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十三章 能为天下先

第十三章 能为天下先


推荐阅读: 雾散天都偏执暴君怀里的掌中娇重生了从不良人开始加点修炼重生之东南亚崛起我在木叶肝经验大清疆臣。你是无边妄念屠狗我能兑换主角模板轮回千万世,生死看淡天国拯救:骑士之途重生种田后,怀了皇帝的崽

事万物,万变不离其宗,这造纸自然也是一样。
如今的蔡侯纸的制作工艺,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原料分离,打浆,抄造,干燥这四步罢了。
可说难啊也难,首先,要先将树皮、麻头和破布这些原材料切碎,放到清水里浸泡上个四五日;其次,用一木盆将其中的大的杂质,清洗摘除;接着,再将这些原料浸泡在石灰水当中,两日左右;然后,再将这些浊料倒进镬[huo]中(专门造纸的一种蒸煮类的器具)进行蒸煮,也需要四五日才行;再然后,将这些作料进行舂[g]凿磨碎,做成纸浆;接下来,将这些纸浆再次放入清水中浸泡,搅拌均匀做成浆液;再然后,用篾席把那浆液捞起,使纸浆在那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再接着,就是晒纸了,一般也需四五日才可;最后,将做好的纸张从篾席上揭下来,切割整齐只有,便就是我等所用的成熟的纸张了。
这每道工序都要耗时数天,即便是一个成熟的造纸工匠,整个流程下来,也得小两个月才行。
老夫以为,这改良纸张啊,跟昔日你我一起改良刀剑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多试验,多试错。首先要在原料和佐料上改良,然后再考虑工序的问题。大汉初创之时,纸张的原料多为蚕茧,过了百余年后,蔡侯才将其树皮、破布之类的东西添加进去,经过多次实验,才成功的。
这荆、扬二州多产青竹、稻谷,中原、雍凉之地盛产小麦、谷黍,益州之地多有桑树。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将这些竹皮、稻谷杆、小麦杆、桑树皮等,都拿来试一试。尤其是那稻谷杆、小麦秆,每年田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还有那竹子,两三个月就可以长出好些,我们完全不必担心用料的问题。
其次,就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验了。老夫觉得,这改良纸张少则需要一两年,多则需要三四年啊。还希望这纸张做好的那一天,公子能够到老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坟上烧上那么几张,也好让老夫知道你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啊,哈哈......”
听着听着,曹植就不自觉的红了眼眶,反观韩公至,对此却没有太多的介怀。
曹植刚想要说些什么,就被韩公至打断了,“将来一旦书籍、纸张的用量增加,现在的造纸坊绝对不够。因此老夫建议,不仅仅是我荆州,扬州、徐州、益州等地,也必须得增加造纸坊才是。除了官府的造纸坊,也要鼓励民间的商人加入进来。商人好利,州府可以给与一部分的税赋上的减免,给他们一些甜头,日后在慢慢的改过来便是。这个就需要公子与老夫一道,向陛下和朝廷进言了。只是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会让陛下为难啊。”
曹植闻言略微思索一番之后,笃定的说道,“公至老先生此言甚有道理,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植,自会亲自上书,向陛下谏言此事,想必陛下最后一定会应允的。”
在各州各郡兴修校馆的同时,没有人会想到。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却已经,为天下读书的学子们想到下一步了。
而这已然是两个月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了。
此时的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早已经投入到纸张改良的事情中去了。
多年之后,当天下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得起纸张写字的时候,都不会忘了,曾经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和一个才高八斗的藩王,为了能让他们用得起纸,几乎耗尽了心血。
......
洛阳朝会,大殿之上。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龙椅之上,正春风满面的看着眼前的一份奏报,而且眼中的笑意越来明显。
少时,待曹丕看完之后,朗声说道,“江陵王.曹植和太中大夫.韩公至,此时正在荆州改良蔡侯纸。而且这份邸报里说道,待太学、国子学和各郡县校馆将来建成之时,整个天下必然会出现‘洛阳纸贵’的景象。因此,这二人才会未雨绸缪,提前改良纸张,想把造纸的工艺简化一些,并把成本压下去,让天下人人都能用得起那一道道白纸。”
曹丕此


相关章节: 第八章 北方有五胡(二)第九章 北方有五胡(三)第十章 北方有五胡(四)第十一章 待时而动司马懿第十二章 太行峻秀,高山仰止第十四章 重商抑农?第十五章 大魏有宝船第十六章 五胡谋华(一)第十七章 五胡谋华(二)第十八章 五胡谋华(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