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耕耘贞观 第三十七章 规划高陵

第三十七章 规划高陵


推荐阅读: 叶飞江月叶飞极品小书童桃运狂医签到百年,我已成为魔道巨擘吞天万剑诀我带着一群英雄人物女配手握剧本后只想修仙证道被全网黑后她花样挂热搜从史莱姆开始拯救世界法海穿越唐三藏生活没有撤退可言

有试验田的优种方式能全面整合,进行全方位推行。
只要来年不是天灾,相信我们的收成说不定能够冲到两石以上,后面也会更多。
有农业学府的学员们在,哪怕我们是靠天吃饭,我们也至少能够吃到最可口的那一口!”
马周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了起来。
说实话,今年所谓冬小麦的收成跟其他普通百姓开垦出来的田亩实际上相差并不多。
所以马周真没李泰这般自信!
但无论怎么说,对比起其他百姓种植纯粹是在吃经验,李泰一手搭建的农业学府至少养成了些实验日记的习惯,至少这实验数据上看起来相对让人安心一些。
而实际上,李泰非常清楚,唐代就已经是封建时代巅峰。
在这时代古代的传统农业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什么粪土堆肥,什么水利修建,各种各样的种田技术,就不是李泰这个种田门外汉靠某样技术就能让产量大增。
所以李泰需要做得不是自己发明创造出什么逆天的种植手段,而是把这些零零散散被各自农民当做绝活的种田技术全部整理出来,把这些技术形成体系完整发挥出来。
这就是自己建立农业学府的第一目标,就是整理过去的所有种田技术并消化成体系。
这就是李泰愿意当高陵县令的原因,因为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的种田技术。
只有在过去积累的基础上,自己才能继续尝试推广种田的规模化与专业化,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生产力,否则基础不够扎实,以后想要推行新技术是非常麻烦的。
而马周没见过资源整合,或者说技术整合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
所以对今年耕田种植出来的小麦,也跟其他那些新开垦出来的小麦没有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李泰第一年,不过只是在进行大规模多种类的实验。
等到第二年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再加上第一年积累技术的整合,李泰相信自己明年的收成绝对会非常的惊人。
“毕竟明年可是历史上少有被记载的大丰年,粮食价格跌到每斗三钱的时代!”
李泰心中想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蹭上明年的天气。
到时候,粮食直接从每亩一石上下徘徊,攀登到两石,到时候就说自己农业学府学员的技术高超,谁又能够反驳了!
“总而言之,有农业学府的学员在,我并不担心在农耕上的事情!”李泰认真道。
“那下个问题就到了人口方面了!”马周见李泰不担心,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大不了自己工作的时候辛苦一点多多劝课农桑,让百姓们尽力耕田也就是了。
李泰认真道:“嗯嗯,想要让当地百姓安心生育,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安稳无忧!
当然,我们也要进行鼓励,不过这件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这要长时间才能见效的。
与之对比,我觉得我们可以打那些流动人口的主意!”
“流动人口?!”听到李泰的话,马周皱皱眉头。
“嗯!”李泰点头道,“人口这件事情首先要做得就是要把我们现在的人口编辑入册。
我不想要知道户,而是要精确的知道高陵县每个人!”
“虽然我们高陵现在暂时没有豪族,但时间若是久了,怕是很难做到!”马周皱眉道。
“没事,每年让农业学府的学生来替代官员,每年对整个高陵县进行普查一次就好!”
李泰简单道,“尤其让外地的学生做,本地的学生监督,并且成果计入学分。
若出出错了,则举报的本地学生获得学分,所以至少在人手上绝对足够。”
“这个看起来好像在模拟清量田亩!”李泰的话语一出,马周马上反应了过来。
说实话,这种直接拿学员这么的用法,马周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啊。
只一县之地用农业学府学员进行全面普查,马周感觉李泰准备的还真充分啊!
“就在清量田亩!”李泰看着马周神采奕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继续装糊涂下去。
毕竟以马周的才智,纵然因历史局限性一时没想到这些学子


相关章节: 第三十二章 邀请孔家第三十三章 狂热的追星第三十四章 逐渐繁荣的高陵第三十五章 行刺第三十六章 成为县令第三十八章 高陵的目标第三十九章 窦静的请求第四十章 旱灾将临第四十一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四十二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