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一章 请你善良

第一章 请你善良


推荐阅读: 最强万岁爷周翦秦怀柔小地主大皇朝了不起的宗门模拟器我能看到精灵剧本奶爸:退圈后我种田养娃大千纪之修罗篇穿越十五年后,顶流的白月光还没放学我乃大后期你管这叫幕后黑手?天命唯汉海贼:我的脑内危险选项离婚后,小作精被大佬追着求负责

要。

  所以说任何看似很颠覆的技术,都很难做到一经推出,就风靡天下,摧枯拉朽,淘汰已有的东西,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就像是电动车,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可惜败给了油车,兜兜转转一百多年后,才靠着技术突破,卷土重来,异军突起……

  活字印刷就是这样,很早被发明出来,中间沉寂相当长时间,最后才取而代之。

  但不管怎么说,朱高燧这小子有些本事,愣是如期把书籍刊印出来了。

  徐景昌接在手里,仔细看了看,“纸张有些发黑,没舍得用好纸?”

  朱高燧点头,“我想用好的,只怕朝廷出不起钱。”

  徐景昌又看了看,“印刷还挺好的,图形很清晰,殊为不易啊!”

  朱高燧道:“这都是你收拢的那些年轻工匠,他们听说是给普通百姓免费发放,都很卖力气,连轴转,昼夜不歇。务求精美,便宜,要让乡亲们拿到实惠。”

  徐景昌顿了一下,也就明白过来,自己从去年开始,就收拢流民青年,教导技能,现在看来,是开花结果了。

  如果是那些念四书五经出来的读书人,他们宁可去当私塾先生,也不会进印刷厂当工人。只有自己培养出来的,才能不辞辛苦,老实听话。

  “你对工匠们好点,要是有什么不好的话传出来,你别想去我那里招募人才。”

  朱高燧翻了翻白眼,“还用你说,我对他们不好,二哥就挖我的墙角了。他往外放贷,还要筹备纺织作坊,成千上万的织机,缺了人才,谁给他干活?”

  原来这两头猪还在竞争啊?

  徐景昌松了一口气,情况还不赖。

  “可以了,告诉朱勇,近日就可以动起来,凡是进京交割钱粮的百姓,都赠送书籍三本。”

  没错,是三本书籍!

  这里面有一本简本救荒本草,里面搜集了南方常见的六十多种野菜,算是百姓最常见的。包括一些有毒的野菜,需要进行处理,才能食用,方法也都写上了。

  另外一本,就是解缙编的小册子,主要介绍各个方面的常识。

  至于第三本,就是一部阳黄历。

  这个东西很不起眼,许多年轻人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个玩意,只有上了年纪的,还喜欢买一本日历,挂在家里头。

  其实仔细翻看,这个日历还挺丰富的,里面不光有日期,还有些生活常识,农历节气,宜忌的事项。

  可别小看这东西,放在古代,简直就是一本生活宝典。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节气……如果有一点点错误,就会影响收成。

  如果收成不好,就可能交不上田赋,吃不饱肚子,连续出错,就可能造成灾荒,流民遍地,丝毫马虎不得。

  因此历代都设置钦天监,观测天象,测算历法……然后每年都把新的历法送去民间。

  地方官吏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劝课农桑。

  所谓劝课农桑,就是根据时令节气,进行农业生产。

  除此之外,还有婚丧嫁娶,破土动工,等等事宜,都要选个吉日吉时,也都是从历法上面来的。

  毫不夸张讲,这个历法就是老百姓一切生活的准绳,作用之大,简直超出后人的想象。

  假如你手里有一本历法,又恰巧认识几个字,周围十里八乡,想要选个结婚的好日子,都会过来请教你。

  别的不说,一坛子好酒,一颗大猪头是少不了的。

  这可是身份地位,知识学历的象征。

  马老汉代表乡亲,将田赋送去了户部,顺利交割……拿着完粮的条子,就准备回乡。

  这是他第二次进应天了,上次是为了给老婆子寻医问药,他向汉王的钱庄借了钱,救了老妻的命。

  能只花一成五的利,借到钱财,化解危难。

  老马一下子在十里八乡出了名。

  


相关章节: 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求点票票)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骂名我们担第九十八章 朱家多奇葩第九十九章 三句话让朱棣给我花三十万第一百章 定国公不会抛弃卑职的第一百零二章 兴奋的朱棣第一百零三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第一百零四章 朕还怎么做事?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赵宋第一百零六章 为皇孙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