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

第三十五章 晴天霹雳


推荐阅读: 女神的末世生存法则我捐献800次,被节目组曝光!为了写论文,你把秦始皇陵盗了?三国乱斗我在行天衍之路吞噬星空之巽风剑主我只想好好当个反派自作多情吞噬星空之时光模拟娱乐秦时武掌苍穹怎么煽情

自从为了消耗活字,郑雄弄了个印刷厂,特地跑了两笔业务以后,郑雄就消停了,体系内的钱不好挣,两笔赔钱的买卖彻底打击到了郑雄,没了激情。
应天府刊印的书籍对惠民药局一点用没有,自己手底下的医师也就有点文化,对一些医术有过钻研,或者就是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有点知识底子,但是不多,应天府的书籍对于药局没有太大价值,算是彻底赔本。
太医院的医书典籍虽然没有孤本珍藏,但是量多,流传比较广泛,普适性强,可以多刊印几本,在药局内部传阅,增加惠民药局的底蕴,不然这些二把刀实在有点拿不出手。
又忙活了两天,开始正式刊印书籍,所有的材料齐全,加上活字印刷的优势,除了刚开始的排版印刷校对有些生疏,之后就走上了快车道,有条不紊,已经不用郑雄操心了。
玻璃的进展在稳步提升,现在还是实验配比为主,期刊还是三个月一期为好,实在是赶路太费时间,三个月也就够远的地方一来一回。
恢复了咸鱼生活的郑雄,只能枯燥的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好像翘班到现在好几天了吧,老朱一点反应没有,这一届的情报不行啊,或许还得去搞点事。
没等到郑雄作死,正六品的官服,印信,送来了,并附带了一個消息,宫里已经录入了郑雄的信息,明天可以去早朝了。
晴天霹雳,早朝的问题,郑雄从来没有想过。
明初,一切政事皆理于公朝,为“不废务”,即便恶劣天气,也很少免朝。洪武三年(1370年),“敕百官自今入朝遇雨雪,皆许服雨衣”。就连“各庙忌辰”,也照常朝参,只是改服浅淡色衣服,不鸣钟鼓。如遇大丧,皇帝则“视事于西角门”。
举行重大礼仪活动时,早朝例免奏事,事毕官员仍得赶回来朝参。
老朱还规定了,一切在京官员俱可参加朝会。
元代的御前会议,“得奏事者”只有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二三大臣”以及怯薛近侍“数人而已”。
无疑,这样的“朝会”很不利于扩大皇帝的信息来源,而朱元璋对元主失鹿的一个最重要经验总结,就是权臣蒙蔽、威柄下移,他自然将其视作弊政而予以彻底改造。应该说,明代朝会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直接受到元代朝会接见面过窄的反面启示的。
不过这些原先都和郑雄没有多大关系,老朱的朝会主要就是限制中书省,御史台,扩大自己的信息接受面。
还没有到胡惟庸倒台之后强行规定,还有普通人的代表参加的地步。
原先八九品的小官职也就是在应天府,天子脚下给了个品级,其他地方惠民药局的提领也就有个编制。上有应天府这个上级单位,还有太医院总领各地惠民药局,惠民药局也不是特别重要的衙门,所以郑雄可去可不去。
你要想去,可以提前向宫里报备,然后发给你牙牌,第二天拿着牙牌登记过后就能上朝,也就是让你提提意见,没指望你能解决什么事情。
郑雄这种边缘衙门,不主动报备,谁管你去不去。
不过惠民药局升格了,郑雄也升了正六品,作为药局主事,现在却是不能继续逍遥下去,每天的早朝规定你要参加了。
当然也能请假,请假的前提是伱真的抽不开手,不然一旦有人打小报告,那就是欺君之罪了。
早朝,午朝,和晚朝是老朱独有,朔望朝是唐宋以来基本朝会。
一般分为早朝,晚朝。午朝跟早朝其实是重叠的,一个早朝能开到中午,说午朝也行。
早朝与晚朝的政事安排是这样的:“百司皆於早朝奏事,非警急事当奏者不须赴晚朝,听在司理职务,惟通政司达四方奏牍,早晚须朝。”也就是说,晚朝以奏“警急事”为主,不需要百司都来赴朝;早、晚必朝的,只是掌管章奏进呈的通政司官。
这可真是不幸,从此悠闲的生活就此远去,以后每天要早上两三点起床赶到午门登记,等到五点钟去进去开会,一直开到中午,那真是身心俱疲。
也就老朱吃的


相关章节: 第三十章 典型第三十一章 三月三第三十二章 看妹子去第三十三章 先办个印刷厂第三十四章 神坑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三十七章 四菜一汤第三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三十九章 术前准备工作第四十章 割阑尾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