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天唐锦绣房俊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穿越时空的城管!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穿越时空的城管!


推荐阅读: 首富从买栋楼开始太古剑神玄学大佬下山后轰动全世界苏锦元景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农家娇女忙种田我在冷宫忙种田修仙:从查案开始都市透视狂婿农门贵子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极道仙武NBA:巅峰大鲨鱼,镇守篮下!


元家的人彘事件,使得天下有识之士意识到舆论掌控的必要性。一旦舆论被操纵,则天下民意尽操之于手,开山裂石移山填海,无往而不利!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贞观周报》的巨大威力和严重的破坏力,关陇集团才会反应的那般激烈。不将房俊打落尘埃,万一哪天在搞这么一出儿,谁受得了?
可惜陛下维护房俊的决心太大,哪怕是关陇集团齐齐发力加上江南士族在一旁敲边鼓,也只是将房俊的侯爵之位削掉了事,这远远未曾达到关陇集团的预期。
最起码也得将这小子从京兆尹的位置上赶走才行,否则手执京兆府大权担任一方封疆大吏,所有的关陇集团岂不是就等于房俊手里的蚂蚱,随着便的折腾?
这就像是一柄利剑悬在头顶随时斩落,那滋味着实不好受……
事实证明关陇集团的猜测没错,《贞观周报》在经过几期不痛不痒的社论之后,再一次发表了一篇诡异的社论。
之所以用了“诡异”这个词汇,是因为这篇社论有些看不懂,但是撰文者却是当朝宰辅、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这就有意思了。
当爹的给儿子站脚助威这没啥,但是云山雾罩的弄出这么一篇社论是怎么回事?
韩瑷第一时间打发仆人到街道上买来一份《贞观周报》,将茶具收走,铺在茶桌上与长孙濬仔细阅读。
这篇社论的标题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的第一句:“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这是要鼓吹制度革新么?
韩瑷颇为不解。
他少时便操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年纪轻轻便升任兵部主事,这可不仅仅是雍州韩氏的势力推动,大半是因为他当真有着卓越的能力。
在他看来,制度革新是一个帝国王朝达到一定时期所必需经历的阵痛。每一个王朝之所以能够崛起便是因为它有着符合时代的制度,然而再完美的制度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弊端丛生,滋长腐肉,导致吏治腐敗、机构臃肿,就必须下定决心剔除腐肉,更新换代。
可是现在的大唐繁华锦绣蒸蒸日上,哪里用得着革新?贸贸然革新非但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甚至会动摇此刻尚算完美的政治基础,实在是得不偿失。
房玄龄能够成为宰辅之首,执政能力是得到公认的。
不会这般操之过急吧?
心中疑惑,他接着往下看。
看着看着,愈发糊涂了……
这里房玄龄又引用了一句名言:“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这句话乃是汉朝淮南王刘安所说,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大意是说如果能使百姓获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规定,如果能把事作得完美,就不必遵循旧的法则……
长孙濬奇道:“这是要改革?”
当真是要改革吗?
韩援沉思不已。
自古以来,改革都会损害某一个集团的利益,必将遭受强力的抵制,这是必然的。
若是房玄龄当真想要在大唐目前的形势下进行改革,首先反对的不是关陇集团,不是江南士族,不是山东豪强,而是李二陛下!
现如今的大唐繁荣昌盛,李二陛下心心念念平定西域东征高句丽成就不世之帝王为业,怎会容许房玄龄在这个时候搞改革动摇政治基础,影响他成就千古一帝之霸业?
况且房玄龄的执政理念一向比较温和,绝对不会为了所谓的“名标青史”就去触怒皇帝陛下……
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
整个长安都被《贞观周报》的这一篇社论搞得紧张兮兮疑神疑鬼……
是朝廷要革新吏治?
每个朝代都有蛀虫,多少而已。
而在世家门阀掌握大部分政治资源的唐朝,这种蛀虫自然不要太多。况且世家门阀就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是希望朝政平


相关章节: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你们以为这就完啦?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你们是城管还是土匪?(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你们是城管还是土匪?(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有麻烦,找城管(下)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有麻烦,找城管(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你们想多了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价格战?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风起于东市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挑战长孙无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胆小的李治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