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天唐锦绣房俊 第三千一百十一章 登基在即

第三千一百十一章 登基在即


推荐阅读: 首富从买栋楼开始太古剑神玄学大佬下山后轰动全世界苏锦元景世子妃你又被挖墙脚了农家娇女忙种田我在冷宫忙种田修仙:从查案开始都市透视狂婿农门贵子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极道仙武NBA:巅峰大鲨鱼,镇守篮下!

助之处,还请直言相告,吾等必然全力以赴。不过话说回来,二郎其实应当归于吾等文官之类,毕竟已经不掌军权,何以处处以军方领袖自居?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右屯卫与北衙禁军被先帝圣旨尽归于李道宗麾下,水师名义上的最高将领是大都督苏定方,最起码在官面上,房俊已经全无半点军职,却代表军方与自己争权夺利……实在是古怪至极。
这话藏着刀子,一则有质疑房俊居心之嫌疑,你其实是一个文官,却始终觊觎军权是什么意思?打的什么主意?再则也有挑拨离间,当着李靖的面称呼房俊为“军方领袖”……
不等房俊回答,李靖已经笑着说道:“国之宰辅,自当上马可以定邦、下马可以安民,出将入相,古之贤臣也。文武并举方能宰执天下,毕竟军政不分家,否则似老夫这般只通一道,如何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即便勉强为之,只怕亦要祸乱超纲,辜负君王厚望。”
刘洎眨眨眼,颇为诧异的看着李靖,都说李靖朝争不行,但是这番话语说的那叫一个阴阳怪气,偏有理由充分,让人难以驳斥……
以自己为例,言及只通武略、不能文武并举,实则是在讽刺他刘洎只通文韬一样不算文武并举,故而不能为国之宰辅。
水平很高……
连李承乾都对李靖刮目相看,惊叹道:“都说卫公天资聪颖、触类旁通,以往孤还不信,如今观之,确实活到老、学到老,每每有所精进,令人赞叹敬服。”
这是调侃李靖一把年纪了,年轻的时候吃亏于朝争,此时却能驳斥得刘洎说不出话,实在是进益太大……
众人便都笑起来。
李靖自己也笑,谦虚道:“实不相瞒,老臣脑子虽然不傻,但笨嘴拙舌,需得有人在前头引领着,才能偶尔跟得上节奏,说上几句,可若是让老夫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上刘侍中,那只能是甘拜下风,然后回府一个人生闷气。”
这会连刘洎都笑了:“可不敢当卫公之夸赞,若说朝野上下谁的嘴皮子利索,房二郎必然当之无愧,毕竟满朝御史言官有若是不曾被房二郎怼的内伤?时至今日,御史言官们但凡弹劾房二郎,事前都要左思右想、深思熟虑,但往往依旧被房二郎驳斥得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因着之前文武之争而引起的紧张气氛,在李承乾的调和之下逐渐缓解。
房俊笑着看了李承乾一眼,微微颔首。
一个合格的帝王,必然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可以不通兵书战策、不谙诗书经义,甚至可以不事生产、五谷不分,但不能不懂得如何引领朝政。
这一点上,李承乾进步很大。
当然,他之所以全力支持李承乾,除去李承乾乃帝国正朔之外,更在于其懦弱、宽厚之性格。
国家的政治体制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罢了,别人用得好,不见得适合自己。而“法治”是人类社会的终极模式,可以摒除所有政治体制的缺点,扬长避短,即便真正的“法治”永远不可能达成,但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他厌烦君主集权,这种“手执亿万黎庶之生杀大权”,动辄一言而决人生死的制度,实在是要不得。
人力有时而穷,再是英明神武的帝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执政之时难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群策群力,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去限制皇权,君臣、上下得以平衡。
这是他心底一个美好的愿景,否则下半生若仅只是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人生岂不是太过单调了一些?
当然,愿景之所以称之为愿景,是因为绝大多数极难达成……
几百上千年的君主集权体制之下,想要从中杀出一条缝隙限制皇权,其难度比之将泰山横移百里也不遑多让。
但是理想这个东西,即便再是不可思议、不可置信,总该是要有的……
*****
从昭德殿出来,时间已经接近晌午,雨势小了一些,但淅淅沥沥并无停止的迹象。
宫内的丧仪已经结束,各处宫殿都被内侍宫女拾掇一番,里里外外整洁如新,雨水冲刷之


相关章节: 第三千一百十六章 门阀坠落第三千一百十五章 国家之念第三千一百十四章 文官政治第三千一百十三章 仁厚之主第三千一百十二章 晋王能活?第三千一百一十章 忠君?忠国?第三千一百零九章 惊雷阵阵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风雨如晦第三千一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千一百零六章 一战而定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