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1644英雄志


推荐阅读: 谍战星空博弈星空柯学收藏家洪荒:我为三界至尊一朝染指炼金技术革命布谷的回应孑梦中世纪骑砍全民求生:活人禁区宝可梦之我真不想努力创世纪之超能觉醒一觉睡醒,我竟成了隐藏富豪?

  铸炮之外,还有一件事尤振武一直在牵挂。

  用完早饭,离开铸炮厂,尤振武脚步不停的去见王徵老先生,一来向他请早安,二来查看鼓风机的进展,并想着快速取水的器具,一进榆林书院大门,就看见两个将近两米高的箱型木结构,正摆在院中,几个老木匠正围着它忙乎,宽袍大袖,花白头发的王徵站在廊下,向一个年轻学子轻声说着什么,那学子一边搓手取暖,一边不住的点头,却是刘廷杰之弟刘廷夔。

  尤振武忙上前行礼。

  见到尤振武,王徵和刘廷夔都十分欢喜,王徵指着面前的两个箱型大物,说道:“贼人云集,老夫一日也不敢怠慢,最迟明日下午,它们就可以成了。”

  尤振武围着两个大风箱转了一圈,仔细观察,发现风箱两端各设有一个进风口,口上设有活瓣。箱侧设有一风道,风道侧端各设一个出风口,口上亦装有活瓣。通过伸出箱外的杆,驱动活塞往复运动,促使活瓣一启一闭,以达到鼓风的目的。而机杆上安装有转轴,通过畜力拉动,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风力。

  看完后,对王徵的设计和木匠们的手艺,表示叹服,虽然眼前的木制大风机远不能和后世的鼓风机相比,但就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来说,已经是达到了顶峰。以铸炮厂的使用,完全足够。

  见刘廷夔手拿图纸,用细毛笔在大风箱各处做着记号,刨削整齐的转轴木料上,也是由他做最后的度量和把关,猜想刘廷夔已经学到了不少近现代的机械学,于是就着图纸询问,刘廷夔皆对答如流,心知刘廷夔果然已经学到了不少,而王徵的机械学后继有人,心中不禁欣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右宾兄,这机械之学,除了葵心先生,你怕是我大明第二了。”尤振武赞道。

  刘廷夔严肃道:“不敢,有总镇在前,我何敢称第二?总镇来的正好,关于火炮瞄准之学,我正想要请教呢。”

  原来,在修建铸炮厂,准备铸炮的同时,尤振武也没有忘记炮手的培训。

  火炮铸的再好,没有优良的炮手,也是枉然。

  ----身为九边重镇,榆林城中自然也是有炮手的,但尤振武经过检验,发现他们虽然能放炮,也能击中目标,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放炮技巧,都是口耳相传,全靠经验取胜,完全没有近现代的瞄准知识,不知抛物线,不知测距,基本不使用工具,完全就是靠目测和后续的校准。

  使用虎蹲炮和佛朗机炮还好,如果是红夷大炮这种射程更远的先进大炮,其缪差会相差很大,如果连续校准,不但贻误战机,也会大大浪费本就不多的弹药,因此,非是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不可。

  培训需要教官,近现代的瞄准知识,亦需要有人传授,而目不识丁的普通军士是做不到这些的,因此尤振武请王徵老先生帮忙,在榆林学子中帮忙物色人选。刘廷夔就是其中之一。

  尤振武笑:“正想和右宾兄探讨。”

  不止是刘廷夔,王徵之子王永春对火炮之学也非常有兴趣,连同一位名叫连元的学子,三个人一直在学习火炮瞄准之术。

  所谓的火炮瞄准,简单讲,其实就是一道几何题的解答,炮弹从一个地点通过抛物线的方式到达另一个地点,火炮瞄准就是要测算出火炮发射时的方位和角度,算的越准确,误差就越小,就越能击中敌人。

  火炮瞄准第一要学的测瞄,第二是计算,这些东西在孙元化所写的《西法神机》,何汝宾的《兵录》,以及最最重要的,汤若望与焦勖翻译编写的《火攻挈要》中都有记载,只不过三本书写的都并不详细,语焉不详,一来是故意隐藏,免被外敌或者是居心不良的人学去;二来,确有一些是他们了解不到的地方。

  尤振武从三本书中摘录了一些要点,又根据自己后世在大学里面所学,进行了一些完善和补充,编了一套简单教材,交给王徵一看,王徵看完大加赞叹,询问教材的


相关章节: 第三十六章 柳直第三十七章 能劝否第三十八章 最后通牒第三十九章 疑虑第四十章 廉颇不老第四十二章 弯弓满月第四十三章 炮营到第四十四章 榆林保卫战(一)第四十五章 榆林保卫战(二)第四十六章 榆林保卫战(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