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李世民气炸了,导火索是《氏族志》。

  即使事先得到了李世民的亲口指示,第一版的《氏族志》却成了,一个最拉垮而不可接受的半吊子工程。

  李世民首先分析了现状,“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衰败),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然后,他提出了修氏族志的目的和准则,“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

  贞观八年,高士廉修好《氏族志》初稿,却修出了一本让李世民大为光火《氏族志》。

  高士廉按照传统和惯例,将山东的崔民干,后避李世民讳,叫崔干,定为当世第一等。

  崔民干当时的官职是黄门侍郎,是李唐王朝的正四品官职,排名在他前面的皇帝,外戚和宰相们,反倒居于崔氏之后。

  高士廉这种排名,也不能说是错误。

  这是修姓氏录,本质上是魏晋以来的士族和九品中正制的文本体现,按照几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排座次,讲尊卑,似乎也说的过去。

  任何年代,修谱都是一件大事,何况是这种全国性的修谱,其重要性,足以比肩修史。

  这次修撰《氏族志》的成员,是一个天团,主要由四个人牵头。

  高士廉本人是山东的著姓,累世公卿。

  韦挺出自关中,是首姓甲门,门第奢华。

  岑文本出自江南士族,世有文名。

  令狐德棻是代北右姓(北魏胡族系统)。

  李世民确实是雄才明主,当世四大势力,关陇集团,代北右姓,山东人士,江左人才,方方面面,全部兼顾,再加上吸收当世谙练门阀的知名士大夫,足以称为当世一等一的修谱天团。

  他们耗时两年,呕心沥血,才完成初稿,但李世民非常不满意,他给出了自己具体的意见。

  如果第一次修谱时,李世民只是给出了指导思想和原则,那这一次,李世民就是具体指示,他们应该怎么做。

  中间的差别,只在于一点,修谱的标准,是“尚官”还是“尚姓”?

  毫无疑问,高士廉的初稿,依然延续了门望郡姓的传统,是一种中规中矩又应合时俗的谱牒,

  它的本质,是传统。

  但李世民的要求不同,他有现实的政治需要,他将《氏族志》作为一个政治性的产物,他要尊崇李唐的皇权。

  他的标准非常简单,“尚官”而不是“尚姓”。

  初稿之后,李世民非常明确地表示了不满,甚至有些愤愤不平。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

  然后,他为自己和当朝大臣鸣不平,“今崔、卢之属,惟矜远叶衣冠,宁比当朝之贵?”

  最后,李世民直接介入修谱,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是必须要贯彻的指示。

  “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只看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做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李世民的意见非常直接而明确,谁更尊贵,谁更高人一等,不要看祖宗几代,就看他今日的官阶,官大的就是高等,官小的就低级。

  其实,李世民所说,大抵是实情,当世的大族,在历次战火残酷的清算中,早已是风中残荷,飘零殆尽了。

  以江南为例,永嘉之乱后,虽然晋室衣冠南渡,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尊,本土吴姓以顾陆朱张为上。

  但经侯景之乱被连根拔起,再加上南梁江陵之陷,被西魏强制掳掠了十几万人口,北入长安,其中大部分也是江南的士子和高门大阀,他们进入关中之后,很多都泯然于世,没为奴隶。

  平陈前夕,江陵梁萧士族再一次被征北上,以致家乡父老,拦道垂泣,“吾王不反矣。”

  平陈之后,隋朝


相关章节: 第280章 旗开得胜传首捷,毕其大功于一役第281章 一代大酋终俯首,以天之名称可汗第282章 碛虽近北归无望,地足美繁衍生昌第283章 一朝为臣分两半,终生父子尽君欢第267章 死刑五覆足堪怜,以王为公乃至公第285章 小不敌大祸上身,欲成其名得其人第286章 出将入相识时务,功德来时何须躲第287章 舍我其谁西海行,除敌务尽君集心第288章 一代雄主终归位,虽亡犹存获新生第289章 言出不信终酿祸,兴亡相继起吐蕃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