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第一贡生


推荐阅读: 回归阿拉德当大佬决战梦灵师青玄大道绯红之环龙婿出狱,前妻悔不当初人生扮演:开局成为道观泥塑开局无敌哈兰德我无敌了,师父却让我下山结婚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星河超越者星舰之上我狩猎怪异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b>

  没有什么悬念,朱佑樘单方面告知了有关张周出兵威宁海之事。

  三阁臣以及马文升,在从乾清宫出来之后,脸色凝重却也没到多焦虑的地步,反而是以往在殿前议事时显得轻松淡定的张懋,这次脸色却非常难看。

  但因先前文臣武勋之间已有的隔阂,在事后,刘健等文臣也不会去跟张懋探讨一下张周崛起的得失。

  你们武勋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

  “张秉宽节制宣大偏关等处军务,动干戈是早晚的事,胜败也早该有预料。”

  刘健当着马文升的面,评价了一句。

  是表达内阁对此事的态度。

  “嗯。”

  马文升这样的老政客,自然能领会刘健言语中的深意。

  张周在被皇帝派去当宣大总制时,就该想到他可能会挑起战事,不能指望他一直去演炮、演兵,就算张周不动手,草原各部族也不会任由你们大明的军队在我们自己的地盘胡折腾。

  只是现在张周动手过早,用兵过于“奇”,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违背大明弘治以来用兵的方针。

  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利益。

  弘治年间大明在西北虽然是以守势为主,但也还是有王越分兵出击贺兰山的先例,且偏关和宁远之战后,大明边军的威风被打起来,皇帝所主张的主动出击本身也未有违背边关形势的变化和需要。

  在这种前提上,张周没有举兵去跟达延汗,或是火筛、亦不剌等,完成一次正面作战,只是用偷袭的方式去袭击火筛部的大本营……

  这就很符合大明的利益。

  赢了收获满满,直接改变草原格局,输了也不过是折损三千骑兵……

  在大明,完成一次“大捷”,折损都不小。

  明朝的捷报从来都是以杀敌数量为论功方式,己方折损多少朝廷是不会去张扬的,因为近乎每次所谓的大捷,大明将士的折损都在鞑靼人之上,可谓是用尸体堆出来的大捷,如果把这种情况对外宣扬的话,那以后大明边军谁敢拼命?百姓的民族自豪感怎么保持?

  损失三千兵马,在这几个阁老和兵部尚书看来,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刘健言语中还有一层意思。

  张周赢了,对大明有利,可取。

  张周输了,皇帝说是不追究他的责任,但会打破大明上下对他绝对的推崇,也可取。

  正反我们都不亏。

  反而我们应该担心的,是这小子大获全胜,什么民族家国利益的,在牵扯到党派斗争此消彼长的局势中,都可以当作牺牲品。

  这才叫做政治。

  ……

  ……

  内阁三人在回去之后,马上由李东阳去翰林院见到了王华。

  王华对于李东阳来找他,还有些意外,因为最近他也在帮整理《大明会典》,而且最终的定稿已经呈报过一次,皇帝最近还没有给出批复。

  一旦《大明会典》成书,王华作为翰林侍讲也会得到官职上的升迁。

  《大明会典》的修撰完成,对于翰林院上下来说是一场狂欢,毕竟翰林院这种清水衙门,平时也真捞不着什么立功受赏的机会。

  “德辉,我不是来跟你谈修书的,是有关令郎伯安的事。”

  李东阳也就把话挑明了。

  王守仁乃是我欣赏,乃至于大明正统文臣所欣赏的后起之秀,你们王家怎么搞的?让张周把王华调去研武堂也就算了,现在大明要出兵威宁海,居然让你儿子去当随军的文官?

  当然,李东阳不能把出兵威宁海的事直接相告,他只能旁敲侧击,去问询王守仁最近的交友和政治立场等事情。

  王华叹道“说起来,在下对伯安的管教,也有些疏忽了。过去数年,他都在各处游学备考,两次会试不第,对他心性也多有改变。”

  李东阳打断了王华的话,问道“我是问他对于西北军


相关章节: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张半仙非浪得虚名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雷滚滚第二百八十章 重大军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威宁海2.0第二百八十二章 成在他,败在朕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齐发第二百八十五章 旗开得胜第二百八十六章 祭威宁侯第二百八十七章 一锅端第二百八十八章 归途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