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楚定天下


推荐阅读: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重生一级死灵天使征服之路纯属意外,从一碗面五十块钱开始重生在电影的世界漫威的专家去有风的地方等风来诡异:我有梦境小世界春秋战国册夫人带着孩子又跑了漠惹姐弟LOL:队友内卷的我越来越强

中间;郭城周长约15.5公里,面积也达15平方公里以上。这些遗址基本反映出战国大城市的整个面貌。至于一般郡、县等小城,也大都超过或等于所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范围。(3)城墙厚度、高度增加,宫城位于制高点。西周时期的城墙,其夯土主墙,一般均厚10米左右,夯层大体厚10厘米;至春秋后期、特别是至战国时期所筑城墙,一般均已增厚至20米左右,有的达40米,夯层也增为20厘米。这说明夯筑技术有所提高。从发掘的鲁国都城曲阜城墙剖面夯土可以明显看出,该城经过五期夯筑加修。第一期即始建时的夯土,并不怎么厚。以后又增筑4次,至第四期、即战国时,已增厚至20米以上,有的地方厚达40米左右。城墙增厚,有利于防御敌军破坏城墙。例如敌军若以“穴攻”手段,挖空城基使城墙倒塌时,因城墙厚度大,敌军进行地道作业就需要很长时间,守军可以时间充裕地对付敌人;即使敌军能够挖空一段城基,由于墙厚,也只会平均下沉,且易于修补,而不致像单薄的城墙那样,因墙基被毁失去重心而倒塌。敌军若以水淹城时,厚墙就成为坚固的堤坝,不致在短时间内因水浸而崩塌。城墙的高度,春秋以前一般在10至12米左右,至战国时,多数城墙已增高至15米以上。以新郑韩都故城(原为郑都,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后迁都于此,故一般称之为“郑韩故城”)为例,现存城墙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夯筑而成,至今残高尚有15至18米。再如赵都邯郸,现存部分城墙,仍有残高12米以上。

  宫城,特别是宫殿位置,一般都设于制高点上,以便于瞰制全城。而宫殿又都是筑建于夯士高台之上,如赵都邯郸宫城西城的宫殿土台遗址,长宽各260米,高出地表面达19米,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尊严。总之,战国时期的城市,包括都城和一些郡城,已经和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城市一样,具有三特性:即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政治上,它是一定区域内的统治中心或政权所在。经济上,它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和手工业及商业。在军事上,它往往是扼居于战略要地,并拥有相当的防御手段。三者之间,相互有机地联系着,达成辩证的统一。当然,它们也并非总是三者并列,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城各有侧重。由于城市的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由于城市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当时的战争性质已发展为封建兼并为主,在战争内容上表现为七大国激烈角逐、争城夺地,所以城市便自然地变为战争争夺的重要目标,从而使城市攻防作战大为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战国时期较大的作战行动共219次,其中2/3以上与攻守城池有关。如公元前286年,秦将白起攻魏,仅此一次作战,就攻占魏国大小城池61座。



相关章节: 71―寒冷科普章―战国军事制度(今天组织志愿活动在,晚上又要开会)72―东进73―交谈74―战殁科普章(今天一整天的活动,很忙,所以不能够更新,抱歉,现在还在进行)75―坚城难摧76―昭关破77―户籍之策78―公子玉必死!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