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那侠客梦


推荐阅读: 斗破之我乃萧家老祖舍弟诸葛亮龙族:我的系统第一天就跑路万族入侵:我为九州守护神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一人:功法全靠小猫咪带给我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官道情途官途之权力巅峰战国:开局一块地混沌不灭诀

  张元、赵明秀等人离开直罗镇,沿华水(葫芦河)河谷向西北行进,以子午山(又称子午岭)为依托隐匿好行踪,坐等狩猎的目标自动送上门来。

  子午山,唐以前称为桥山,因山势绵延,呈南北走向,与本初的子午线相合,且先人惯称北为“子”、南为“午”,故称这段山岭为子午岭。

  相传,轩辕黄帝氏族部落起源于桥山与北洛河上游,后逐渐发展壮大。《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距今三千年前,周人从黄土高原南迁,定都关中建立周朝,黄土高原也由此开始逐渐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

  黄土高原紧邻关中,可算是关中地区的北大门,失去了对黄土高原的控制,中原王朝便无险可据,黄土高原因而成了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争夺的焦点地区。公元272年,秦人征服义渠,占据黄土高原,为加固统治,在此地修建长城,以抵御西北边游牧民族的入侵。

  子午岭,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介于泾河与北洛河之间,是黄土高原上南北穿越的要径。秦在子午岭的山脉岭脊上筑有直道,南起云阳,北达九原,沿途设有烽隧、墩台和关口,自北至南主要的关寨有五亭寨、兴隆关、艾蒿店、调令关、金锁关等,算是中国最早的军用高速公路。

  中国历史上,北宋灭亡之前,中原王朝凡是处于强盛时期,都能牢牢控制黄土高原。一旦失去了对黄土高原的管控,中原王朝要么寿终正寝,要么偏安一隅。

  到了北宋,东北边已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一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西北边若再失去黄土高原这片缓冲地带,北宋王朝失去对中原的统治也将为期不远。因此,对黄土高原的争夺,北宋与西夏异常激烈,到了李元昊这里,已趋白日化。

  可惜的是,北宋君臣最终不明其中厉害,只求当时过得去,找到各种借口对西夏妥协,失去了对黄土高原的绝对管控权。之后八十余年,活活累死在了从东向西长达数千里的边境线上,成了第一个不是亡于内乱、而是亡于外患的中原王朝。

  北宋一朝,从建国到灭亡,很好地贯彻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大大地防范了武人的跋扈,却也很好地束缚了武将的手脚,武将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实难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此攻不足而守有余,除了被动挨打,就是吃尽败仗。

  鉴于此,北宋为抵西夏御骁勇善战的骑兵入侵,可谓是煞费苦心,在黄土高原这道长达近三千里的军事防线上,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修建了将近五百座城堡和要塞。耗费人力物力如此之巨,若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还不如痛下决心,学学人家大唐,一巴掌将西夏政权拍死得了。你说是不?(这些是皮外话,可较真,也切莫较真。)

  子午岭如此军事重地,张元、赵明秀想着在此设伏,是不是脑瓜子生锈了?

  应该不是,由东向西跨过子午岭,庆州府就几十里地而已。

  谁敢说千里跋涉之人,快到目的地门口时,那份心情不是愉悦兴奋的。麻痹大意,淡忘危险,放松警惕,人之常情。

  张元、赵明秀等人该是这么想,真能如愿以偿吗?

  那不一定,从范仲淹从京城赶来西北所做的一切来看,可堪称打防守战的大师级人物。

  北宋立国之初,西夏向宋称臣,边境地区以贸易为主,少有军事冲突。然而,党项人李元昊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局面。1038年,李元昊率领党项人创建大夏国,为了与北宋划清界限,下令大夏国所有男性三日内必须秃发,违者以死罪论处。如此决心,大宋皇帝赵祯(宋仁宗)应该是不知道的,不是的话,他也不会老想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与西夏李元昊握手言和、睦邻友好了。

  党项人立国前,四处征战,开疆拓土,骑兵骁勇善战,且羽翼丰满。1040年,西夏大军突然大举进攻北宋的边塞城镇,宋帝国可谓是措手不及。大宋将


相关章节: 第252章 难分好坏第253章 酌情判生死第254章第254章 我选了祖宗第255章 了断恶缘第257章 幸运降临第258章 买羊卖羊第259章第259章 敲定晚饭第260章 月下狂欢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