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逐鹿南北朝


推荐阅读: 血蔓荆棘诸天:从一世之尊求道梦林游记睁开眼,回到女友毒死我的前一天绝仙之地人在dc,天天行政休假星海最强暴力辅助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妻弟诸葛亮为了飞升,我只好去做游戏了重生东京,现在立马上车!我家祖上有口田

  杨禹微笑点头道:“是民政,但在我看来也是税政,宋先生精通经史,当清楚前朝没少出台打击豪强兼并土地的政令,然这些政令真抑制住豪强兼并土地的行为了吗?秦汉两朝,朝廷皆有规定,五大夫受田不得多于二十五顷,列侯不得多于九十五顷,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豪强可以隐报,可以诡寄,以各种手段变相兼并土地,朝廷可奈之何?最终豪强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多,朝廷的财税越来越少,国库空虚,灾年一至,无力赈济,百姓揭竿而起。回到土地兼并一事上,豪强为何要兼并土地,当然是为了逐利,常言道,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历朝历代,皆单纯将税赋视为维持朝廷运转所需,最多也就是有余钱时赈灾,这其实是过于片面了。在我看来,税赋并非越少越好,因为税赋除了用来维持朝廷运转外,其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用来促进生产发展和保证社会尽可能的公平,首先,好的税政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抑制兼并的功能,即便兼并最终难以避免,也要保证税赋不因兼并而减少,如此国家才有转移支付的能力,所谓的转移支付,简单来说就是富者应多交税,国家再用这部分税收来给贫者提供帮助。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政缺少了这些功能,即便再贤明的君主,也避免不了王朝走向灭亡。”

  杨禹的话掷地有声,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不难懂,大家都是一点即明,但历代在这一点上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官僚士绅本身就是兼并土地最多的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置国家存亡于不顾。

  杨禹的一番话,让宋茂等人沉默了,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自古以来,皇帝要依靠官员治理天下,因此便要给官员一些特权,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特权就是免除税赋,而官员有了这项特权,又免不了要兼并土地,兼并到最后,必定会造成大量普通老百姓失去田地,难以生存,国家的税源也因此枯竭,难有作为。于是反旗四起,王朝更替,汉末便是这个样子。

  如果汉末不是土地兼并过于严重,民不聊生,便不会有黄巾军起事。

  朝堂上的争权夺利什么时候都有,没有黄巾军起事,朝堂上的争权夺利就算严重些,也不至于天下大乱,祸患绵延至今,以至夏华几乎亡国灭种。

  作为这些深刻的苦难的亲历者,宋茂这样的大儒不由得陷入了深刻的反思之中。

  杨禹没有直说应该怎么做,其实他每次昏迷后所到的那个世界虽然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肯定不能照搬,这方面杨禹自己也还在思考,他现在把这命题抛出来,用意是由着这些精英先思考,看看有没有人能想出更适合的办法,总之,他还没有肤浅到以为自己一声命下,便能改变一切。

  不管什么时候,每一样大政的推行,都必须先让大家形成一个共识,有了共识作为基础,政策才可能推行下去,否则你有多强硬,所承受的反弹就会有多强烈。

  就像当初的王莽,他所推行的新政其实极有创造性,颇有点穿越人士的风格,其初衷也确实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好,但这些新政实施下去后基本都走样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王莽这个新朝的开国之君也因此成了亡国之君。

  杨禹提出这个命题,就是希望宋茂这样的人去反思,然后以他的声望、他的影响力,把他反思的结果慢慢推动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才有可能在政策层面推行。

  当然了,如果连宋茂这样的人反思的结果都是保留官员士绅所有的特权,那么一切免谈,杨禹绝对不会再去引爆这个雷,因为那只会和王莽一样,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宴席过后,上榜的三十人,并没有立即放官,杨禹是让他们跟着自己和杜恒学了一个月,才放他们到各郡县为官。

  此时,刚好天气转暖,整个秦州的春耕也开始了。

  上邽城外,有多达六七条河流在此交汇,有西北方流来的渭水,从西面流来的漾水、由南面


相关章节: 第069章 官办抢劫队第070章 狗碧的心路历程第071章 何希华的坚守第072章 大儒宋茂第073章 春帷第075章 庄无忌来了第076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078章 回马枪第079章 女先生第080章 半渡而击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