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推荐阅读: 重生后发现同桌在暗恋我让你流浪,你成全国旅游形象大使以门将之躯,扛着球队前进诸天之虹始洪终百岁人生让你做律师,怎么全都是被告?形意拳:以武入圣穿越崇祯我是昏君我怕谁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80年代剽悍土著女顺应天择诛丑战神

每次带领部众设围打猎的时候,便趁机练习排兵布阵,号令严肃,有不听指挥的就直接砍了,所以手下没人敢违背他的命令。同时尔朱荣也非常喜欢接纳英雄豪杰,时值北方边乱,六镇很多豪杰都避乱来到秀荣,尔朱荣统统热情收留,随材任使。

  得到元天穆的指点之后,尔朱荣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毅然散其畜牧资财,广纳豪杰,势力迅速扩大。

  不久前,听闻破六韩拔陵兵败黄河岸边,尔朱荣心中暗自侥幸,更加坚定了继续走元天穆路线的决心。

  但破六韩拔陵的叛军不是已经被元渊搞定了么,这次上谷的叛乱又是怎么回事呢?

  元天穆在朝廷中耳目众多,有很多第一手情报。他一看密信的内容就知道大概的原因了,便跟尔朱荣详细解释了一下。

  原来元渊和于谨在黄河岸边击溃破六韩拔陵之后,六镇叛乱已经基本被平息了。可是参与叛乱的镇民总计有二十多万,这些镇民虽然已经投降,但人数太多,如何安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搞不好会出乱子。

  元渊身处前线,了解六镇的情况,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六镇镇民叛乱,直接原因是饥荒乏粮,根本原因则是身份落差和对前途的绝望。如果要妥善安置镇民,必须同时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才行,否则很快还会有更多的破六韩拔陵站出来。

  元渊跟行台仆射元纂商量了一下,给朝廷上了个奏章,申请在恒州以北再设立一个郡县,专门用来安置这些投降的镇民,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赈济和安抚,同时将这些人的身份由兵户改为民户,取消掉强加的兵役责任和对镇将的人身依附,从而彻底平息掉镇民的思乱之心。

  元渊的奏章有理有据,成本低可操作,结果递上去之后,迅速被朝廷给否了。朝廷派黄门侍郎杨昱过来传旨,要求他即刻将这些投降的镇民遣送到河北的冀州、定州、瀛州一带,作为营户安置,不得停留。

  营户是当时北魏政府用以安置俘虏的措施。营户归军队管辖,主要从事耕田、畜牧、匠作等生产劳动,生产成果大都充作军队给养,其身分低于平民。

  元渊得知朝廷的决定之后扼腕叹息,如此一来,镇民的温饱和身份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恐怕这些人很快又要为了生计再次闹事。

  朝廷如此决定,其实元渊也要负相当的责任。这个说来话长,原来元渊在洛阳的时候,风流倜傥,生活也不慎检点,跟城阳王元徽的老婆于氏私通。按说元渊比元徽要高一辈,这样做实在不太合适。元徽得知被绿,勃然大怒,但老婆于氏的婆家是鲜卑大族,根深叶茂实在惹不起,只好把怨气都转到元渊身上,闹到皇帝那里请求主持公道。这种皇族内的丑闻当然没法放到朝堂大殿里公开讨论,皇帝便让丞相高阳王元雍主持宗室会议确定如何处理。本来元渊当时都要被提拔当殿中尚书了,被元徽这么一搅和,尚书也没当上,最后的结果是撤掉官职,以广阳王的身份回家歇着,直到这次六镇叛乱才再次被启用。

  这个惩罚不痛不痒,元徽非常不甘心,一直在寻找报复的机会。由于元徽曾经是清河王元怿的亲信,胡太后专政之后,因旧情人的原因,颇为信任元徽。元徽乘机抓住一切机会诋毁元渊。不管什么建议,只要是元渊提出来的,元徽会坚决站出来唱反调,这次安置镇民的方案也是因为元徽带头反对才被否掉的。

  最后一个可以安定北境进而保住北魏政权的机会,就这样被元徽公报私仇给毁掉了。

  镇民作为营户被安置到河北时差不多是七八月左右,当时正值河北一带遭遇水旱灾害,官军自己都粮食紧张,没人管这些新来的下等人。镇民们没有粮食可吃,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聚集在一起四处流亡乞讨,变成流民。六镇流民人数众多,原来又都是民风彪悍的北族,逆境之下很容易再次出现人心思变的情况。从这个角度看,这次上谷的叛乱实在是意料之中。



相关章节: 第6章 南河水深草木长第7章 皇子居功镇岐陇第8章 太后重出掌庙堂第9章 排城难挡丑奴计第10章 荡寇方知于谨强第12章 居庸关上血如霜第13章 功高无奈馋言谤第14章 扬眉出剑洛生王第15章 机关算尽空作嫁第16章 魂断沧瀛意何伤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