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推荐阅读: 诸天之虹始洪终百岁人生让你做律师,怎么全都是被告?敕勒歌:两魏英雄传形意拳:以武入圣穿越崇祯我是昏君我怕谁80年代剽悍土著女顺应天择诛丑战神铁血天龙湖山寻宝记我有一个魔幻世界重生柳树,打造万古最强部落

  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力挽狂澜第258章各司其职,同步发力刘禅在临邛督造甲兵,成都那边也没闲着。

  一直在负责筹备军武学堂的谯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他透露出太子刘禅、尚书令法正、军师诸葛亮、后将军黄忠等人都会在学堂挂名,抽空轮流担任讲师后,益州本土家族纷纷表示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武学堂想培育的不仅是猛将武夫,更重要的是有组织能力的基层军官,以及具备战术判断的将才。

  甚至具有战略眼光的帅才。

  基层军官还好,将才与帅才,除了某些天赋型选手以外,还是需要一定文化素养与知识底蕴的。

  在文化教育没铺开之前,这类苗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大族手中,这是绕不开的。

  当然,最后任用的时候,仍要通过考核、演武才行。

  除了抢着贡献出优秀的家族子弟之外,各家甚至还主动为学堂的建设出资出力。

  当然这也是为了在学堂招收学员的时候,能够多一点名额,提高自家在老刘势力中的政治地位。

  最近的谯周在忙着选址建设学堂,这里边门门道道也很多,不仅环境清幽,还要讲究风水等等。

  正式开始招人授课,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

  除此以外,造纸业也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始兴起。

  对于纸的推广普及,刘禅也早向老刘提出过建议,只是此时的蔡伦纸仍旧做工粗糙、容易损坏,并不如竹简安全。

  不过刘禅当时也提了竹简沉重、查找搬运不易等缺陷,并认为纸的潜力还很高,肯定能做出更高品质的纸。

  老刘其实对纸仍旧没什么信心,人岁数大了,就不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这不妨碍他对刘禅有信心,在高好感度的加持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刘禅的想法。

  毕竟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儿时那个瞎胡闹的样子了,每一步都有他自己的用意。

  反正发展造纸消耗的钱财与资源并不大。

  在刘禅的思路里,先点亮造纸,再点亮印刷,就可以为将来发展文教打好基础。

  不过这是长久之计,不用着急。

  诸葛亮回归之后,除了帮法正分担政务,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来搞发明了。

  甚至由于刘禅限制了他的就寝时间,导致诸葛军师现在连用餐时都在画图……

  首先就是弩的改良,这种改良诸葛亮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具备连发能力的步弩,力求使具备破甲能力的远程攻击更加密集。

  一是继续改良床弩,汉代床弩已开始普及使用,只是其射程虽远,精度却差,威力不上不下的也有些尴尬。

  拿来野战吧,搬运、上矢都很困难缓慢,根本满足不了战场需要。

  攻城、守城还凑合,但也不如发石机方便,毕竟石头可比定制的弩箭要好弄多了。

  做出了雷公砲之后,床弩就更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东西,成本高、获益低。

  不过诸葛亮在研究连发弩的时候,却觉得床弩也仍有发展空间。

  既然笨重的缺点无计可施,那就干脆放弃不管了,想办法将威力拉满,精度拉高。

  毕竟石头飞行缓慢,容易躲避,倘若床弩精度提高一些,至少攻城、守城之时仍可有一席之地。

  再就是铠甲,现有的铁扎甲没有袖子、没有领子,防护力还是低了一些。

  在诸葛亮眼里,啥都没有人值钱,为了节省而导致死伤增加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穿得上玄铠的,要么是军官、要么是精兵,死一个亏一个。

  于是他在原有玄铠的基础上又拉出了两条袖子,同时设计了一个立领挡住了脖子,下摆拉长成裙甲。

  同时改良了甲片的层叠排布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防御力。

  “其袖若筒,便叫筒袖铠好了。”

  比之仍在研


相关章节: 第253章 给张温一点小小的巴蜀震撼第254章 注定失败的张温……吗?第255章 蒲元的麻烦第256章 单方面军备竞赛第257章 五百年后的力量第259章 曹丕篡汉第260章 蜀吹张温VS魏吹张昭第261章 必须相信的谣言第262章 各自备战,蓄势待发第263章 大魏吴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