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重生香江1986


推荐阅读: 我能看到古董的记忆书荒后我成为了反派封域世界,其乐无穷我,齐天大圣孙悟空倾华:医妃天下出道就是巅峰怎么办食戟:龙胆要横推世界阴阳诡镜修剑的农修两界:从关公像睁眼开始从海上来的钢琴家

p>  也就是说,新人作家华十一出道的第一部小说,尚未完结,就至少赚到了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金钱:六百三十万元。

  在这个年代,明报开出的这份天价长篇稿酬,可谓石破天惊,一石激起千重浪。

  因为,作为享誉海外华人圈子的著名作家,此时的香江稿酬第一人倪框,目前他的稿酬也才是三百五十元。

  而这个新晋作家华十一,出道第一部小说居然拿到了十倍于倪框的稿酬,可想而知,这个消息有多么的震撼。

  于是,各种各样的传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始向外界蔓延。

  短短一天时间,天价稿酬的新闻就引爆了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圈子。

  而当第二天,太阳落下的时候,消息就蔓延遍全世界华人圈子。

  这个状况,正如后世某句经典广告词所形容:一传十,十传百,依家,全世界都知喇!

  又或是后世网络上的一个特定描述句:火出圈了。

  另外,据小道消息。

  香江著名作家倪框,在发现《明报》给新人作家华十一,开出十倍于他的长篇稿酬,他家中另一套刚买来的陶瓷茶杯,上岗第一天就遭遇了毒手。

  ……

  时间倒回到林嘉竣、金镛、沈保新三人碰面的那一天。

  沈保新接过纸张一看,脸上立即浮起古怪的神色,反问道:“一字不改?”

  “对,一字不改!”

  “林先生,你这样做的话,是否有些不合适?毕竟,倪框也算是你的前辈。”

  “我与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林嘉竣淡淡回道。

  听了林嘉竣的回答,一旁闭目休憩的金镛忽地把眼睛睁开,伸手拿过沈保新手中的纸页。

  看了上面的内容后,金镛劝道:“林先生,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

  金镛知道,若明报真按林嘉竣所说的话去做,林嘉竣必然会把倪框得罪狠了。

  出于爱护后辈的心态,金镛遂劝一句。

  至于倪框是否会迁怒明报,金镛心中已有了肯定的答案。

  “就按我说的安排,我这才只是第一步。”林嘉竣语气肯定的确认下来。

  然后,他下一句话传来:“查先生,沈先生,你们想不想明报日销量突破40万份?”

  “什么?”查沈两人同时失色。

  两人历经风霜多年的养气功夫,这一刻,瞬间被林嘉竣这句话打破,罕见失态:

  “这如何能够?”

  “莫非林先生是在说笑?”

  须知原先时间线上,《明报》在1989年才达到日销量18万份,查沈两人对自己所办的报纸有着清醒的认知。

  他们无论如何也很难想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明报》日销量冲破40万份。

  当然,如果真的达成这个目标,其中利益之大,足以让绝大多数人动心。

  相比沈保新,金镛或许更注重《明报》的影响力一些,但是明报若真的能日销40万份,《明报》的影响力必然也将上去两个台阶。

  林嘉竣脸上毫无波澜,语气像出门倒一袋垃圾那样轻松:“只要明报能应下我一个条件,我可以担保,明报的日销量在一周之内就能突破40万份。”

  “两位,要赌吗?”

  最后一句,林嘉竣语气突然加重,脸上也挂上了一道莫名的笑意。

  查沈二人对视一眼,金镛忽然福至心灵,当即应下:“好,我们赌了!”

  这一声落下,金镛仿佛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毕竟,金镛当年也曾年轻过,他笔下,也曾有过许多豪迈的人物。

  林嘉竣反是略感诧异,他本以为需要花费更多的口舌来说服对方。

  “那好,这两天请查先生和沈先生按照我的计划行事。”

  金镛并不知道,他刚才也许做下了自己这一辈子最明智的决定。

  ……

  明报宣布天价稿酬的第四天。



相关章节: 2. 剧组见闻3. 与美同行4. 小说连载5. 意想不到的展开6. 抄袭风波8. 羞恼9. 凤凰10. 邵氏之行11. 两个剧本12. 偶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