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浪子不浪


推荐阅读: 逆炎的魔女东京少年不会忘记你的名字肉身诡异穿越之我是祥子哥哥前任都是天后,我火了东海玄龟战锤:以灰烬之名海贼:第一个伙伴是汤姆猫风起时空门我就是女帝煌梧从领主到维度魔神

  这位文质彬彬的音乐教授从西装里拿出来叠板子。

  要形容就像那种用绳子穿起来,好几块竹片的快板。

  但在这里更长更薄更平,小胳膊似的大小应该是什么名贵木材,还雕满了精美图案。

  光是看燕青的表情,人家就知道他认得,伸手递到他手中。

  却给周围人解释歌曲:“那首《明月几时有》你们听过吧,那就是用的词牌名‘水调歌头’,

  唐诗宋词为什么经典永恒,因为那就是歌呀。”

  教授说话就是好听,如授课般娓娓道来:

  “古时候念诗都是唱出来而不是吟诵,满江红、念奴娇、虞美人,每个词牌名就等于是一套唱曲节拍,把歌词套进去就是了,

  这位同学在你们聚会时候的唱法,就是把词儿套进词牌名里,这是很典型的古词唱法!”

  体育生们只会我伙呆,青云当时唱的有这个讲究?

  老教授再跟着说他的范畴:“为什么这种诗歌演唱方式没有流传下来呢,

  除了战火流离,最大的原因在于年代太久,字词发音的变化太大,

  古代的音乐配不齐后来人发音,乐词错位了,唐宋写的字词,我们现在念着和当年已经不同发音了。

  所以哪怕现在还能写这些词牌名的诗词,但已经不知道怎么唱了,他如果按照古音来唱词你们根本听不懂唱的什么,只能掰成现代文字发音,所以,你能……能唱成古音吗?”

  老人家更忐忑,忐忑得像要看到素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老朋友。

  拿着那个长板,燕青的确像看见了好久远的老朋友。

  其实也不久,对长眠千年的他来说,一切不过好像就在昨天。

  会打快板的人都是把拇指穿到板间绳上。

  他不是,他抓板尾,娴熟的这么一抖,那叠五块板就如反过来抓的折扇那样,快速开合,靠尾指无名指挑拨,发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来。

  拿板换回手机的音乐教授,还得意把小视频画面定格到燕青唱歌时。

  这时候才会发现,当时他不是拿着那个花鼓圈吗。

  竟然就是这个手势。

  花鼓圈上不是有好几片铜片么。

  燕青看似抖的花鼓圈,无名指和尾指却在移动拨按那几个铜片,寻求不一样的节奏感和声响。

  那特么不过是他第一次玩!

  人家这是有功底的。

  这玩意儿叫檀板、牙板、拍板,叫什么大概率取决于用什么材质,檀木、象牙甚至金属,有些官员上朝拿的牙板也是这玩意儿。

  古时候跟各种乐器齐名的打击乐主咖。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展现了五个南唐时代的权贵人家派对场景,其中出现了好几种乐器,但檀板是唯一出现了两次的重要道具。

  可见普及程度。

  现在衬着燕青开口,更无清唱的味儿,原来这玩意儿真是个乐器。

  怪不得说学逗唱爱打快板呢。

  那就是个简化版!

  “恍若梦,恍若梦,千里奔波来相送……”

  这唱起来的音,比那晚显得丰富了许多,但果然发音就似是而非了。

  而且竟然是飚高音,假声非常娴熟的那种捏着嗓子唱。

  还有大量鼻音腔!

  那个中文系教授竟然老泪纵横了。

  音乐教授则转头对他那几人悄悄打拍子,因为那几位都是年轻学生模样。

  已经摘下背上琴囊,拿出琵琶和箫、笛、二胡,却专注倾听不说话。

  等到燕青把这曲唱完,他们才在老师手势指引下,奏响刚才燕青唱出来曲调。

  这几样经典乐器同时上,效果当然又比那加强版的快板好了无数倍。

  盖青云已经不吭声了,他看见这么些专家都推崇珍惜燕青,还是恨不得他越万丈光芒越好,难道真只在摔跤垫子上成天赚点营养补贴啊。

  所以燕青爱唱那


相关章节: 20、血性何再来21、人生何处不江湖22、酣畅共饮情意浓23、叛徒咱是不会当的24、哪里来的显眼包26、鸡鸭同笼27、我就看看,不说话28、试试就逝世29、废不废谁知道啊30、帅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