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站奴


推荐阅读: 我在迷雾世界当众神之主乡村小野医华娱之随心所欲假太监:从攻略恶毒皇妃开始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从飞来咒开始的忍者生涯肝在末世加点升级起于东土美利坚1881:西部传奇四合院我在暗中读旁白一万个我同时穿越我的万花筒瞳术是深蓝加点

  宁古塔易帜,代表着义军拥有了第一座大城市,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重要军镇,可作为抵挡清军进攻的屏障。

  而威虎山则将处于大后方,能够安心发展而不受侵扰,作为首都这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这便是易清山在东北崛起的第二步棋。

  同样值得称赞是战场附赠的战利品,不仅城内大量的资源都归了义军,并且城内还有六万汉人奴隶,能为义军带来大量的兵员补充。

  那些八旗俘虏他自然是不敢用的,但是可以安排他们去宁古塔矿场继续开工干活,也算是为义军尽了一份贡献。

  伤员和俘虏正在紧锣密鼓地清点中,战利品也有后勤人员负责收集,易清山总算是闲下来了。

  但易清山忽然想起一件事,马不蹄停地去到了城中的龙城书院,这书院最开始是流放到宁古塔的吴兆骞所开的。

  顺治十四年,清廷发生了科举舞弊案,史称“丁酉顺天乡试案”。

  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贪财纳贿,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决定取舍。

  发榜后,考生不服,到文庙去哭闹,顺治听闻此事大怒,下旨将纳贿考官立斩,抄没家产,涉嫌考生也都被夺功名,斩首示众。

  吴兆骞本来跟这案子没啥关系,但却无辜被牵连,因为考虑到他似乎确实清白,保了一条命,被判流放宁古塔。

  好在吴家世代为官,买通了押送的官差,在流放的路上并没受大罪,还写了不少诗表达郁闷的心情。

  后来宁古塔突逢战事,吴兆骞也就被拉去服兵役,不过因为他们家有钱,托人花钱在宁古塔将军身边当了个书记员,远离战场,一来二去跟将军还混熟了

  将军觉得好不容易来了个有文化的人,就不让他在前线舍身犯险了,于是让吴兆骞来家里当家庭教师。

  这书院便是是巴海资助吴兆骞开设的书院,他让朋友都住过来陪着自己,生活惬意,时间一长,周围村的孩子都来他这儿读书,据说还有中举的人。

  但吴兆骞在去年经纳兰性德与其父纳兰明珠的全力营救下,已经回到了江南。

  目前书院是其弟吴兆弿在经营,书院内有百余名书生在读。

  易清山前世偶然听说过吴兆弿之名,心想目前缺少辅佐自己的文人,自己先去拜访拜访,没准还能将他收入麾下。

  街道上空无一人,易清山等人很快便赶到了龙城书院,只见内室没有任何朗读声,只剩得吴兆弿独自一人坐于书院庭内。

  想必是书院也受到了今日战乱的波及,书生们全都四散而逃了,于是易清山示意手下在门外等候,自己则缓步走入书院。

  易清山抬眼一看,只见吴兆弿身袭一件长袖长衫,头戴一顶儒冠,正于庭内悠闲靠坐在庭院石桌,手里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

  再细看,吴兆弿嘴巴微微张动,原来实在呢喃着什么。突然,他手指一指天空,“妙哉,妙哉!”

  好在易清山视力不错,好奇之下便定眼一瞧。哦,原来吴兆弿看的正是一本张缙彦所著的《宁古塔游记》。

  没错,就是张缙彦,他本是前明兵部尚书,在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他自认已经无力回天,便打开城门放李自成进城,后来又降了清,最后被判流放宁古塔。

  不过张缙彦带着大量图书和歌姬十人出关,到了宁古塔之后,张缙彦加入吴兆骞建立的诗社,是宁古塔七子之一。

  张缙彦观察过当地的农耕,发现当地农业水平落后,把种地当成了放牧,今年在这种,明年就换个地儿种,这种方式跟中原比差太多了。

  张缙彦就教当地人怎么种地,告诉他们今年这块地儿种完后,施点肥好好保养一下,明年还能在这接着种。

  因为他教的太好了,眼瞧着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宁古塔人甚至把他尊为:五谷神,为他盖庙烧香,把他供奉起来。

  吴兆弿也看得入迷,丝毫没有注意


相关章节: 第十三章 攻占县城第十四章 治理当地第十五章 探索矿场第十六章 骗城计划第十七章 初战告捷第十九章 创建商会第二十章 解决保暖第二十一章 治病救人第二十二章 烟熏干法第二十三章 搭台唱戏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