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云间草


推荐阅读: 星辰大远航一战之名见神拼接世界人在柱灭,开局医治无惨嫡女好谋我在现实世界肉身成圣英伦狂潮从收购开始的文娱末世战锤:开局一只咕噜光暗之墓秒杀从一栋楼开始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上学可以说是系统了解世界的唯一途径。认识李天赐之前,何朵对世界的基础认知只有眼下所处的红西乡,以及课本或电视中零零碎碎的描述。而自打认识李天赐后,在两人天马行空的频繁交流下,何朵脑中的立体世界方才正式打开。

  “所以江南水乡就真的是课本里描述的那样,小桥流水、烟雨朦胧、青砖黛瓦,花儿四季常开,草木常年青绿吗?”何朵问道。

  “对滴!风景和北方完全不同。”李天赐笑呵呵地说道。

  “饮食和生活习惯呢?”

  “区别也很大。比方说吃的,我们那里一天三顿都是米饭,但是你们这里全都是面食。不过我好喜欢吃你们的面食,哈哈!”

  何朵也兴奋地说道:“我跟你正好相反,我从小就超爱吃米饭!”

  “那等你以后大学毕业了,去我们那里,我带你好好吃一吃江南的美食,天天吃!”李天赐灿烂地笑道。

  “好啊!”何朵双眼放光,无限憧憬地说道:“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以后一定要去你的家乡吴东看一看!”

  虽然少时那些杂七杂八的小说给她奠定了一定的文学基础,但对现实生活而言却起不到直接作用。好在李天赐各色各样的奇闻怪谈和科幻书刊,直接填补了何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空缺。这对如饥似渴的她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因此两人时常互换书籍,或者课余时间坐在一起捧着书本酣读。

  何朵看书极尽详细,不愿落下任何一个细节;李天赐则是走马观花,哪里有趣就重点看哪里,因此两人讨论书中要点时难免各有高下。偶有争论不休之时,李天赐便会搬出些不着边的时下趣闻或人文野史强行圆说,扰乱何朵视听。何朵自然听得出李天赐的杜撰,但她并不戳破。相对于争执不休的观点论辩,她更喜欢听这些新鲜怪诞的故事。

  “其实《桃花源记》就是个鬼故事,‘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不就和人们每次讲的濒临死亡时的感觉一样吗?而且为什么是‘设酒杀鸡’?因为古人下葬时,陪葬的葬品就是鸡和酒。要不然为啥不说‘泡茶宰羊’,或者‘煮粥杀猪’呢?”李天赐故弄玄虚地说道。

  何朵嗤之以鼻,哼道:“你少吓我!人家只是举了个例子而已,难道还要把所有饭菜都一一列个单子给你汇报啊?”

  “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啊!就是运用了人们的合理化思维,把很多隐晦的意思藏进去了。你看嘛,一个人‘设酒杀鸡’也就算了,全村人都是一样的吃法,不是很诡异吗?”李天赐越发说的有鼻子有眼。

  何朵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就是挑刺,人家这是文学!再说了,说不定这就是主人公的黄粱一梦。”

  “那不更可怕了吗?梦在古代就是‘离魂’——”李天赐越说越带劲儿,已然眉飞色舞。

  “你俩在说啥呢?”一个细细的声音从二人身后传来。

  “啊!”

  “妈呀!”

  李天赐和何朵吓的差点灵魂出窍。原本二人讨论的时候气氛就已经渐渐有些压抑,没想到这时花蕾蕾突然出现在二人身后,直接把两个外强中干的心虚之人吓了个正着。

  红西中学的操场并不大,约莫五百方左右的样子,并不算大。但是操场旁紧挨着的便是村民打麦的麦场,麦场大小约为操场的一半,两个平地连在一起后,面积就绰然有余。

  麦场是盛夏时期收割小麦后脱粒和积秆的主要场所。农民们会把脱粒机开到麦场上,四五个人分工合作,从塞麦秆、脱粒、扬场、入袋、挑废秆,到扎麦秆堆,一条龙运转,一气呵成。即便坐在几百米远的教室里,麦场上尖锐的机器声依然会肆无忌惮传到学生的耳中。只有等一天的劳作彻底结束,农民们披着一身厚重的粉尘离开后,学校方才真正归于平静。

  全部的小麦脱粒完成后,农民会把光秃秃的麦秆高高地堆叠到一起,压成类似蘑菇的


相关章节: 第二十一章 分道扬镳归陌路第二十二章 麦浪灼灼夏日长第二十三章 相见恨晚知己情第二十四章 相濡以沫骨肉亲第二十五章 冤家一结终难解第二十七章 艰苦抖擞绝处生第二十八章 千面千色黑黄皮第二十九章 闲愁万种少年时第三十章 流云卷地风满堂第三十一章 飞烟悉索沁茶余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