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推荐阅读: 我加载了农场游戏两道弧线七弦入梦我能听到中药心声都重生了要什么青梅啊全能大歌王都重生了谁还做选择,我全都要穿越到我家的少女,竟是母上闺蜜重生七九钓鱼养家寿终正寝系统仙路不朽刚成张小凡,被葫芦娃里蛇精抓了

  秦国守藏室,即秦国的国家图书馆,用的还都是竹简。

  这里储存着自春秋以来,秦国历代藏书文献,上百个架子摆满了厚厚的竹简。

  守藏室吏告诉易承,这里摆放的大多数竹简,记录的都是秦国国史,自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秦,即大骆之族所居的天水之地开始。

  中间有周幽王被西戎所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重修了一次。

  至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再次重修。

  春秋穆公灭西戎十二国,开辟国土千余里时又重修一次,共三次重修整理,直到现在,才有秦国守藏室今日之规模。

  望着满架子的竹简,易承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如果是一名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一定会欣喜若狂,看着这些绝对无法流传后世的史学记录,流下狂热而激动的泪水。

  可这些对于易承这个历史爱好者就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他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绝对没有到主动去严谨研究的程度。

  大多数时候,他看历史,只是图个乐子,对于研究先秦历史,他并不感兴趣。

  好在他现在够无聊,加上习惯了现代人信息爆炸的阅读习惯,他翻阅竹简的速度也是相当迅速。

  “那就开始吧,先把这些竹简全都翻阅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张家的蛛丝马迹。”易承捋了捋袖子,一头钻进了庞大的书架之中。

  ......

  虽然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近四十年,可易承依旧还不能习惯这个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文章断句的世界,很多时候,那些竹简上成段成段刻写的东西,他都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好在他不求甚解,只求速读,他翻阅的倒是不累,只是苦了四名负责给他搬书运书的小厮,他们需要不停的给易承搬来一卷卷厚重的竹简,放在他的案头。

  如果搬运的时间顺序错了,还要遭到易承的呵斥。

  先秦之时,学富五车,即可被称作学识渊博,而真正大量阅读竹简之后的易承,觉得学富五车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筒竹简,最多不过三百余字,装车的话,照这个时代的马车,满打满算,也不过一车装一千筒,那一车最多也就三十万字,五车便是一百五十万字。

  这在古代那种书籍有限,得书不易的情况下,确实算是很高的阅读量,可对于一个后世人来说,随随便便看两本名著,基本就达到了这个阅读量,更别说还有多年的义务教育需要阅读的书籍。

  因为制作竹简不易,古人写书还尽可能的缩略简写,这对于一个习惯于白话文阅读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加上年代久远,有些书籍的刻字磨损严重,在守藏室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很多神鬼的描写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虽然易承也不是不能接受,可那些明显就是神话传说编纂的故事,也太糊弄了。



相关章节: 第35章 第六世别离第36章 商鞅欠下的人情第37章 寻找长生家族第38章 给商鞅的警告第39章 义渠张家第41章 改变商鞅的结局(上)第42章 改变商鞅的结局(下)第43章 只有半小时的第八世第44章 张家族长第45章 我的兄弟叫白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