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推荐阅读: 我加载了农场游戏两道弧线七弦入梦我能听到中药心声都重生了要什么青梅啊全能大歌王都重生了谁还做选择,我全都要穿越到我家的少女,竟是母上闺蜜重生七九钓鱼养家寿终正寝系统仙路不朽刚成张小凡,被葫芦娃里蛇精抓了

  长安以南,骊山以北有一片占地百顷的长水苑。

  此苑自秦穆公时代起建,后被废弃,直到秦昭襄王时,被赐予少上造李长安为封地,以培育高产作物闻名天下。

  这里山势环抱,水量充沛,山下有一个大湖,连着渭河的支流。

  就在大湖旁的山脚下有一片极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皆是白墙青瓦,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

  与后世徽派建筑风格极为相似。

  站在宏庄的大门口。

  易承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九十年多前,他就是在这里亲手砌起了宏庄的第一块石砖。

  如今九十多年恍然过去,南门口的那块巨大蝠兽壁照,还有大门口那两只石狮子依旧矗立在这里,似乎岁月没有在它们身上留下多少痕迹。

  可世事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物是人非。

  ‘宏庄’两字的门额已经换了,用的是红木匾额,看上去很新。北面砖墙上镌刻着易承手书宏庄庄训:‘自强不息,明德厚学,知行合一,厚德载物。’不过大半面墙壁都被爬山虎覆盖,已经看不真切。

  大门口,两个头戴绿帻,身穿灰布短褂的家丁面色不善地看着易承和他身旁的程康。

  程康很紧张,易承都能看到他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他的双腿有些不自然,易承知道此刻他浑身的肌肉都在紧绷,似乎随时都准备跑路。

  这次出来,太宰和卢方都不放心他一个人下山,非要派一个人和他一起,因此程康就被安排成易承的仆从,随他一起出山找解决办法,他们沿着大路走了两天,这才来到骊山北处的宏庄...

  “尔等是什么人。”一名小厮对着易承和程康问道。

  “还请回禀宏庄庄主,在下陈耳,乃是道门理综隐派之人,这位乃是在下护卫,今日特来府上求见庄主。”易承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见易承说话谈吐十分有礼,小厮便点头道:“你们先在此处等候,我进去通禀。”

  小厮进去了有一炷香的功夫,重新出来时,态度明显有所转变,只见他笑吟吟地说道:“二位久等,家主有请,请随我来。”

  易承和程康便跟着小厮进了大门。

  宏庄的布局与九十年前基本相同,向前走个几十步,就能看到一道横跨庄内湖泊的石桥。

  当初为了建造这座石桥,易承专门去找了两位造桥老手,用当时最坚固的造桥工艺打造,据说用个几百年不是问题,果然,如今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这座石桥还如同刚刚建成的那般坚固。

  踏上石桥,无比熟悉的感觉弥漫在易承的身体里,这座桥,他曾经走过二十六年,那是他重生为李长安时代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感觉很美好。

  湖对岸是一片布局十分精巧的徽派建筑群落,那些建筑易承现在还认得。

  东面有白色高墙的那间是学堂,专门给宏庄的孩童上学用,南边的十来间是给下人们住的地方,东边的几间大院是自己的实验室,而半山腰最大的那间是祭祀用的礼宅,等等不一而足。

  那些建筑都是易承曾经亲手规划一点点建造出来的,百年之后,依旧留存在此,看不出太大变化。

  唯一变化比较大的,可能就是植被。

  当初易承在湖岸边每隔五步就栽种一棵柳树。

  那些柳树刚刚移栽时都是只有半丈高的柳芽,现如今那些新柳都已经长成了巨大的老柳树。



相关章节: 第7章 内城的机关第8章 传承的宝物第9章 杀人不见血的算计第10章 上林苑的猎杀第11章 秦国遗臣第13章 宏庄的百年史第14章 挖掘遗产第15章 百年遗物第16章 张家人祖第17章 张仪!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