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奴牙郎


推荐阅读: 霍格沃茨:我哈利也有家我欲九天揽月神秘轮回:我当主神那些年三国:季汉刘璋从三体逃到超神御兽时代的最强之龙巫妖的半位面发展日志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我一个人演了全世界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华娱锚点武道神龙帝

郭子仪开口说道:“丞相先前收缴宗室和阀贵的财产,可以拿出部分,赠给百姓,只要能撑到凉城的粮队抵达长安,情况就能有所好转。”

孔攸:“宗室和阀贵在长安城中的钱粮,如今已经整理出了阚册,丞相倘若同意救济……”

周钧说道:“十万百姓忍饥挨饿,钱粮必定是要放下去的;但是即便救济,也当定下一个章程。”

孔攸知晓周钧要说要务,找来纸笔,又铺在了案台上。

周钧:“既要让百姓不会挨饿,又要有事可做,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工代赈。”

郭子仪拱手道:“丞相说的,可是工赈?”

周钧:“不错,城池在战争中破损,亟待修复;官道久未维护,大多中断;城中建筑倒塌,需要重建;河道积淤严重,理应疏通;绿植杂草丛生,也要拔掉重新种植,这些都是工赈的项目。”

孔攸将此一一记下。

周钧又说道:“以工代赈是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便是以工代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

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工代训』这一名词,郭子仪和孔攸都是第一次听到。

周钧解释道:“以工代赈,大多都是体力劳动,从事这些工作的对象人群,一般都是青壮男女。这种做法,有几个弊端。”

“一、只有青壮才能获取到工赈的报酬,老弱病残往往无法得到帮助。”

“二、工赈的项目毕竟是有限的,当长安城内再无工赈需求的时候,这些百姓就会失去口粮的来源。”

“三、仅仅只是让百姓去做那些体力劳动,他们的个人技能没有提高,而且也无法帮助官府,得到更高水平的匠人和杂工,来帮助长安完成未来的发展规划。”

见郭子仪和孔攸还是有些不懂,周钧继续解释道:“比如长安需要在扶风重建马场,以供唐军使用,那么牧草的种植还有马匹的照顾,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早些年,负责这些工作的人员,不是死在兵乱之中,就是逃到了南方。”

“如今,官府就要从百姓之中,选取有经验或者有天赋的人,与其签订雇契,开设学堂,训练他们,以供日后之用。”

“总结下来,以工代训就是官府根据城市他日发展的需要,事先规划用人工种和用工规模,开设学堂,聘请老师,与被雇佣者事先签订契约,进行统一的训练和教导,已达到有业必有技的目的。”

郭子仪听到这里,连连叹服,只道是丞相有先见之明。

孔攸则问道:“丞相,那依您之见,长安他日究竟应当如何发展,又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周钧:“长安百废待兴,但是商道中断,人口凋敝,朝廷也暂时无法重建。真要说起发展产业,尽快聚拢人气,其它法子短期无法奏效,只有一样东西,或许可以事先开始准备。”

孔攸:“丞相指的是……?”

周钧:“茶坊。”

孔攸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后者问道:“丞相指的是炒茶?”

周钧点头道:“长安城中恰巧来了一位茶学大师,灞川茶坊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开张了。”



相关章节: 第419章 敦煌之战(五)第433章 归乡路(上)第440章 第二次怛逻斯会战(二)第451章 风雨飘摇(中)第555章 一个范阳小吏的安西见闻(上)第633章 茶道太学第634章 苍黄翻覆第635章 西线战事第636章 大非川之战(上)第637章 大非川之战(中)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