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隐山之影 第10章 往日的尘喧

第10章 往日的尘喧


推荐阅读: 我混进了天庭大佬私聊群盗墓之敲棺从西游降魔开始宇宙界皇全球神只之我统领万界汉唐1931简行诸天我家殿下爱养猪九叔为我下棺唯我主宰我的姐姐是战神全文免费阅读秦霄张妍妍小说免费阅读

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政府也腐败无能,官商勾结起来一同压榨底层人的血汗。徐家沟煤矿的工作环境尤其恶劣,产量要求高,工作强度大,薪资却很微薄,矿工们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冒顶、渗水、瓦斯泄漏时有发生。而那些下井的苦力们,也多是些从外乡用花言巧语哄骗来的庄稼人,甚至还有不知从哪拐带来的壮丁。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这些新时代的奴隶们先后发起过三次罢工。然而,每次当官的老板虽明着答应了工人的要求,暗地里却又招来一些地痞流氓,或是混迹江湖的袍哥人家,去恐吓报复那些带头反抗的人。就这样,剥削和被剥削者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了全神州的解放。

新神州诞生后,徐家沟煤矿正式收归了国有。

国有就是全民所有,包括徐家沟这个村子,都不应该再是属于哪一家的,这地名得改一下了其年,全矿区的人口已近一万,国统年间还陆续修建了民房、市场、医院、学校,甚至还有个电影院,早已不再是个破落的山村。于是,新组建的地方政府便将徐家沟正式更名为了徐沟镇。

劳动人民终于当家做了主。矿井工人们翻身后,把原来的矿场主打翻在地千人捶万人踩,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然而,短暂的狂欢落幕后,日子还得照旧的过,还是得有人下井,还是得有人拿着镐头背着背篼,钻到一线开采面那不满两呎的石缝里去,继续掏煤。

当然,从当时的报纸上看,解放后,井下的工作环境还是得到了不少改善,安全事故也降低了不少。虽说相关报导里缺乏诸如产煤伤亡率这些具体的数据来佐证,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实行国有化之后,矿井里再也没敢发生过罢工事件了。

此后的数年间,徐沟镇所在的桂澈地区又陆续勘察出好几处矿脉,引起了顶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发出了“全国人民支援桂澈”、“建设西南第一煤乡”的口号。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那个“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但“你是我们大救星”的年代,领航的舵手振臂一挥,全体人民都会紧紧跟随。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开拓者们,源源不断的涌入了这片原本荒凉的山区。

在这股建设大潮中,徐沟镇虽是最先出煤的元老矿区,但受制于偏远的地理位置,产量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高。直到建国初期,镇上的交通都主要还是靠走,客运是人走,货运是人和畜生一齐走,肩挑背扛、骡驮马运,维持着山里的经济命脉。而通往外界的唯一途径,仍是当年那个传教士骑着毛驴进山时的小路。

那条刨光了草根裸露出来的黄土带,虽已开垦到了近一丈宽,但遇上风雨天依然还是烂做一团,连牛车马车都难以通行。煤业部门的领导们绞尽脑汁想要解决镇上的交通问题,但以建国初期的技术水平,要在这样的山区修建公路,难度大工期长,一时解决不了燃眉之急。于是,领导们另辟蹊径,找到了当时神州最老资格的火车生产单位,按照徐沟镇的地理特点,选了一款最小巧的蒸汽机车来救急。直等到这批已过时了半个世纪的交通工具顶满二十年的班,通到镇上的柏油公路才终于完工。

此后的十来年,大卡车总算成为了镇上运煤的主力。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汽车产量不断提高,公路上也越来越拥挤,公交摩托,农用车小轿车,都纷纷跑来凑热闹。更要命的是,从桂澈市区开往徐沟镇,沿途河流水道密集,早年修建的几座桥梁设计时又只顾省时省力,给建成了只有一个车道的宽度,结果每每有车过桥时,对向车辆就只能在桥头等着,车少的时候还看不出影响,等到了九十年代初,往往一堵就是几十米长的一串,搞得公路运输也慢慢的吃起紧来。

于是,矿上领导们灵光一闪,又想到一条新的运煤途径沿着山沟,每隔几十米架一座铁塔,塔顶搭上钢索连成一线,再挂上缆车一样的铁皮斗子,这样,便能利用高层空间来运煤了。索道运输虽然先期投入的成本较


相关章节: 第5章 血与泪的归宿第3章 萌生的恻隐(下)第4章 血与泪的归宿第5章 ?群狼的盛宴第6章 梦魇的尽头第7章 冥冥中的指引第8章 归乡的启程第9章 暴风雨的前奏第11章 难舍的牵绊第12章 意外的同盟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