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凡尘渡 第4章 魂归

第4章 魂归


推荐阅读: 恩兹华斯御主的二次元灵子转移[综主排球!!]群青日和东经108°北纬34°我的民宿红遍阴阳两界被渣前妻的上司标记后NPC怎么又被我吓裂了[无限流]穿成女团选秀里的美弱惨[娱乐圈]帝少逃妻拥入怀顾蔓蔓黎瑾泽猫小咪诸天重生冷面总裁的独宠爱恋饲养病弱黏人精魔王我建的城都变成了大佬

《凡尘渡》来源:7kwx/a>

袁绍(?—202年)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他是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割据势力的代表人物。

世家大族是东汉王朝统治的支柱,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排挤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所以黄巾起义一被镇压,世家大族也纷纷拥兵称雄,讨伐宦官势力。袁绍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迅速崛起,拥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中国最大的割据势力。但是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已腐朽没落,他们得不到庶族地主的支持,也很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反对,其力量急遽衰落。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后,很快衰败,而让位于代表庶族地主利益的曹操集团,充分说明了世家大族在东汉末期的命运。当然世家大族(世族地主)的最终消亡尚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袁绍的失败只是标志着世家大族势力消亡的开始。

袁绍失败的关键在于他缺乏远大的政治目光,而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以后又急于重建世家大族的统治。这样他开始时想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以后又未能奉迎献帝,失去了掌握政治主动权的机会。更加失策的是他“欲令诸儿各据一州”,想建立袁氏家族的统治,失去了非袁氏家族的支持者。袁绍志大才疏,缺乏军事指挥才能。他与曹操对抗,始终采取错误的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同时又多次拒绝部下正确的建议,贻误了战机,终于身败名裂。

本文节录了《袁绍传》中诛宦官、讨董卓、争冀州及官渡之战等内容。其中对官渡之战的叙述,行文简洁明快,详略得当,是叙事散文中精采的篇章。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以大将军掾为侍御史,稍迁中军校尉,至司隶。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他的高祖袁安,在东汉章帝时曾任司徒。自袁安以后,又接连四世在朝廷中官居“三公”的高位,因而袁氏家族权倾朝野,名震天下。袁绍长得身材魁梧,容貌威严,虽出身豪门望族,却也能放下架子结交社会下层的贤达之士,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他。太祖曹操少年时就曾与他有过交往。最初以大将军掾属身份任侍御史,渐渐升为中军校尉,以后又做到司隶校尉。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惟所错置。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余人。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还宫。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顒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乃说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灵帝驾崩,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朝中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于是暗中联络并州牧董卓,让他带兵入京请诛宦官,想以此来胁迫何太后。朝中的常侍、黄门等宦官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跑


相关章节: 第1章 出名的上神第2章 秋风冷第3章 踏轮回第5章 散魂第6章 再跳诛仙台第7章 青帝厉渊第8章 初见少年时第9章 岁月静好第10章 护短第11章 别回头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