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141章 最后的稻草

第141章 最后的稻草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韦昭度做宰相,体现出了昭宗的心机;崔胤做宰相,体现了昭宗的窘迫和无奈;而郑綮做宰相,则是昭宗的荒唐和更加无奈。
郑綮,也很符合昭宗的人事录用标准,此君是位忠直的文艺青年,诗人。
科班出身(进士及第),在朝中做小官,为官十分清廉,故而穷的叮当响,于是朝廷可怜他,就让他做庐州刺史,让他捞点儿油水。恰逢黄巢作乱,为祸淮南,穷书呆子郑綮大笔一挥,给黄巢写了一封信,请他不要侵犯州境。
连黄巢都被他的迂腐逗乐了,黄巢笑他的迂腐可爱,也敬佩他的正直和勇气,居然就答应了郑綮的请求,没有骚扰庐州,使得庐州成为淮南唯一一个没遭掠夺的地方(巢笑,为敛兵,州独完)。
僖宗皇帝听说后,大力嘉奖郑綮的英勇之举。
庐州任期满,郑綮卸任归朝,而在此期间,郑綮总共积攒了千贯钱。然而他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把这些钱全部放在了庐州的仓库,充作公用,自己分文不取,穷着来,更穷着走,完美诠释两袖清风。
连窃贼强盗都被郑綮的人格魅力所感动,江湖上有了一条新规矩:谁也不准偷这些钱(后它盗至,终不犯郑使君钱)。杨行密做了庐州刺史,才托人辗转把钱送还给了郑綮。
在这里,需要多说一句。杨行密初从群盗,被官府捉住,当时的庐州刺史正是这位郑綮,郑綮见他器宇轩昂,料他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于是将杨行密释放,劝他不要再误入歧途了,勉励他要为国尽忠。杨行密才转而投官军,几经辗转,才占据庐州,并逐步称霸淮南一方。
后来,杜弘徽任中书舍人,郑綮上疏反对,原因是杜弘徽的哥哥杜让能是宰相,杜弘徽应该避嫌,不能担任中书舍人一职。皇上没有理会他,气得郑綮生了一场大病,辞职不干了。
按当时的规矩,高官的亲近家属是该“避嫌”的,唐朝历史上很多才子都因父兄、叔伯在朝中秉政而主动拒绝升迁的,高风亮节者比比皆是。
当然,与杜让能交恶,也就意外赢得了崔昭纬的好感。这是郑綮不曾想到,也不愿获得的意外收获。
朝廷也知道郑綮是无公害产品,所以很快就重新召他为官。
郑綮是个诗人,文艺青年,文风洒脱,并不擅长撰写官话、套话,因而在批复的公文上屡屡出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将之汇总、编订成册,广为传阅,意思是说他不称职,于是郑綮被贬为闲职。
起起落落的仕途,让这位品德高尚的青年才俊看透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于是更加放荡不羁爱自由,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名的诗人,最拿手的是“歇后诗”。如同歇后语,在诗作的最后一句故意缺少若干字,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
郑綮时常作歇后诗嬉笑怒骂,讥讽嘲弄,针砭时弊。别人说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这位文艺青年幽默而辛辣的诗作风格和他放荡不羁的洒脱性格,为他圈粉无数,就连宫里的太监也纷纷传诵他的歇后诗,于是昭宗皇帝也有幸拜读了郑綮的诗作。
昭宗皇帝也很快路转粉,成为了郑綮的迷弟。昭宗认为郑綮具有很深的政治远见,是难得的人才。于是破格提拔这位网红段子手为宰相。
听到消息后,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中外惊骇)。
就连郑綮本人都惊骇了。宰相办公厅的人通知郑綮前来报到、上班,郑綮“哈哈”一笑,“玩儿我呢吧?把我屁颠儿屁颠儿哄过去,让我当众出丑,你们好看我的笑话?别来这套!”
等办事员把盖章的红头文件送到他手中,他都不敢相信,说:“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错?你们肯定是搞错了!”
几经确认后,郑綮还是惊诧不已,说:“咱们国家没人了吗?就算全国人都不识字,也轮不到我啊!”他对自己太自信了。
办事员告诉他,还真不是按考试成绩排名,是直接保送,皇上御笔朱批,金口玉言钦点的您老人家,破格提拔。
郑綮这才敢相信,喃喃道:“皇上这么做……就不怕被人


相关章节: 第136章 董昌发迹第137章 董昌称帝1第138章 董昌称帝2第139章 董昌称帝3第140章 河中遗产争夺案第142章 三镇犯阙第143章 幸石门第144章 错失良机第145章 恩收贺瑰第146章 一月二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