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149章 统一两川

第149章 统一两川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吞并东川】
得到讨伐凤翔的诏书之后,西川部将纷纷请缨,说这是吞并凤翔李茂贞的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王建却拒绝了北伐凤翔的提议,“此言失策,吾所得已多,不俟复增岐下。”
大智知止。
王建为部下分析时局,阐明利弊,指出李茂贞割据岐地已久,在当地甚有威望,与关东强藩争鼎不足,但守土有余。况且我们之前已经趁乱抢了不少他的地盘,若继续攻击凤翔,则得不偿失,不如让他作为我们蜀地和中原的缓冲区,不但不能攻打他,反而要在合适的时候支援他(宜援而固之,为吾盾橹耳)。
王建既是一个热血的军事家、征服者,更是一个头脑冷静的政治家、权谋家。他可以戒掉贪婪,他可以忽略仇恨,而真正做到以长期利益为导向,顺应时局,敌友互换,无缝衔接。
自“倒杨运动”开始,王建就与李茂贞长期争夺山南之地(自是秦、川交恶者累年)。西川王建与凤翔李茂贞的关系,如同河东李克用与汴州朱温。如今,李茂贞势窘(削弱不能守),朝廷又下诏讨伐,而王建不但不投石下井,反而提出要适时援助李茂贞,由此可见王建卓越的政治智慧!
王建起兵之初,大谋士周庠就为他献上了川版“隆中对”,为他规划好了战略目标,即割据蜀地而称雄。王建后来的一切行动,均是围绕着这个纲领。
如今,东川才是王建的主线任务,至于抢夺凤翔、山南西道的地盘,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趁火打劫,而黔南地区的归附,则更是天下掉下的意外之财。
于是,王建趁李茂贞无暇南顾、插手两川事务的机会,加紧了对东川的军事行动,亲率大军增援东川前线。东川连连溃败,凤翔援军也连吃败仗,被阻挡在剑门关以外。
这时候,有意思的一幕再次上演。
昭宗让一号种子选手——宰相孙偓挂帅,当征剿凤翔总司令,以统领天下勤王之师,指挥收复长安、消灭李茂贞。
李茂贞则瞬间认怂,上疏道歉,表示自己一时糊涂,希望朝廷给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自己一定洗心革面,并拿出巨款修复长安宫室,以赎罪。
而再看所谓的勤王之师:
当时李克用与朱温正在魏博对阵,朱温、李克用、罗弘信、兖郓二朱均卷入其中,无暇西顾;淮南杨行密与杭州钱镠也正深陷江淮战场,被“董昌称帝”绊住手脚;唯独西川王建有出兵伐岐的能力,而他不但不肯伐岐勤王,反而以唇亡齿寒之义存有救援凤翔之心。
所谓的“天下勤王之师”是有名无实,半天不见一兵一卒。
韩建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希望看到关东强藩真的来关中,于是也从中作梗,暗中阻挠勤王之师的集结。
事实摆在昭宗面前,不想原谅李茂贞都不行了。既然李茂贞也给足了朝廷面子,留足了台阶,那当然是选择原谅他了。
于是李茂贞的“二次犯阙”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李茂贞蔫头耷脑地离开了长安,两次称兵犯阙都是为他人火中取栗,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仅丢城失地、损兵折将,还成了天下最臭名昭着的贼人,成了过街老鼠。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地失败,简直惨不忍睹。
李克用、朱温、杨行密、钱镠等关东强藩均在此时获得巨大收益,而最让李茂贞难以容忍的,就是西川王建的快速成长。
王建不仅侵占了李茂贞的部分城池,还做出要一统两川的架势,如果王建如愿以偿,那么凤翔将再无宁日。
李茂贞于是上疏朝廷,控诉王建对东川地区的吞并行为。在这里,他做出是为东川顾彦晖打抱不平的样子,对王建侵占山南西道的行为只字不提。特别是王建先前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和解诏书,他现在是公然抗旨不遵,实在可恶!对此,李茂贞表示强烈谴责、严正抗议!
昭宗皇帝再下一道停战诏书,要求王建立即停止一切针对东川的军事行动,撤出东川,并派出特别调解员(宣谕使)李洵前往调解。


相关章节: 第144章 错失良机第145章 恩收贺瑰第146章 一月二镇第147章 二次犯阙第148章 昭宗幸华州第150章 “十六宅惨案”第151章 幽州独立1第152章 幽州独立2第153章 清口之战1第154章 清口之战2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