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153章 清口之战1

第153章 清口之战1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清口之战】
相比于李克用的落寞失意,朱温可以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发挥纵横捭阖之特长,利用外线战争缓解内线压力,又得董昌僭越之天赐良机,在几乎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了“向东看”的主线任务,一举吞并了兖州泰宁军、郓州天平军,盘踞在山东半岛的青州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也向朱温表示归附。
于是,朱温“向东看”已经看到了大海,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尽在朱温控制之下。朱温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中原第一强藩。
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诸多小藩纷纷依附于朱温,粗略一看,中原的半壁江山都属于朱温的势力范围。
当然,这些抱大腿的小藩也各有各的算盘,所谓的向朱温纳款、依附,不过是为了狐假虎威,背靠大树好乘凉,狗仗人势而已。例如鄂州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就借着朱温壮胆,截留江南地区向朝廷输送的贡赋。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典型的骑墙派,也是间于齐楚的无奈,一边是朱温,一边是李克用或杨行密,在自身实力不足以独树一帜的情况下,只能被迫“选边儿站”,然后根据大佬们的争斗结果随时改换门庭。
他们之间的故事乏善可陈,其左右摇摆、反复无常的故事,在不影响后文主线叙事结构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一一罗列,后文会根据剧情发展需要而补充这些“边缘诸雄”的。总之,在后文朱温南征杨行密、北伐李克用的时候,这些两面派频繁地改弦更张。
也有少数的小藩镇是真心服侍朱温的,例如陈州赵犨、河阳张全义,这些可以算作是小弟中的嫡系,而近期新加盟的魏博罗弘信,也已经是死心塌地追随朱温的小弟了。
小弟除了日常的孝敬大哥,偶尔也会给大哥招惹麻烦。
鄂州武昌军杜洪,借有朱温的撑腰而公然劫皇纲,惹怒了朝廷,昭宗下诏,让杨行密当江南总司令(江南诸道行营都统),讨伐杜洪。
小弟捅了娄子,大哥要来洗地。朱温命在淮南“便宜行事”的养子朱友恭赶往增援。
朱友恭旗开得胜,大破淮南军,活捉淮南将领瞿章,俘获淮兵卒三千余人,缴获战马五百多匹,收复被淮南事先攻陷的黄州、鄂州。
飞书奏捷。朱温揽信大悦。
与此同时,杨行密在江淮战场也是连连受挫,由于董昌败亡,钱镠得以集中全部力量对抗杨行密,致使杨行密先前趁火打劫取得的成果逐一丧失。
提议先灭董昌、再收苏州的大将顾全武,兑现了他的预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顾全武光复了苏州、松江、无锡、常熟。杨行密丢城失地、损兵折将。
杨行密腹背受敌,朱友恭在淮南初露锋芒。朱温似乎看到了一统淮南的希望。
朱温派庞师古率七万大军,进驻清口(淮河下游,古泗水入淮口),兵锋直指扬州;葛从周率数万部队,进驻安丰(淮河中游),牵制寿州;朱温亲率主力中坚,坐镇宿州,与庞师古、葛从周成掎角之势,遥相呼应。
朱温临淮河,虎视何雄哉!
与之对应的,杨行密呈现明显的劣势,在淮河南岸,仅有三万人马用以抵御庞师古的七万大军。淮南杨行密危如累卵。
这时候,从兖州逃来的河东援将李承嗣献上了一计,派少部分敢死队迂回到敌后,偷决上游之水,以水攻之,待其自溃,主力部队再趁乱掩杀。
这条计策并不能算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计,因为它的成功还需要对手的配合。如同火烧赤壁一样,诸葛亮不仅需要借东风,还需要曹操把战船连成一片。
在水淹清口的计划中,杨行密需要对面的庞师古把汴军驻扎在地势低洼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庞师古,在草军中就是朱温的部下,是朱温嫡系中的嫡系,累以战功升迁,是汴军中着名的“接盘侠”,先后接替过朱珍、朱友裕。援陈破蔡、渡淮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战无不胜;克徐州,斩时溥首级以献;伐郓州,擒朱瑄以献;攻兖州,追朱瑾…


相关章节: 第148章 昭宗幸华州第149章 统一两川第150章 “十六宅惨案”第151章 幽州独立1第152章 幽州独立2第154章 清口之战2第155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第156章 鹰虎论第157章 一张馅饼两坨翔第158章 刘仁恭伐魏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