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568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2

第568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2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澶州位于滑州东北部,黎阳东南部,三个地方呈现出三角形排列,互为犄角。
如果我们沿着黄河顺流而东,会发现几个熟悉的地名:滑州——黎阳、德胜夹城(澶州)、麻家渡、杨刘城、马家口……
没错,就是李存勖消灭后梁时候的几个重要据点。
现在,石重贵就出现在德胜夹城(澶州),抗辽的最前线,纯爷们儿。
正是由于石重贵的御驾亲征,亲赴澶州指挥作战,后晋军队士气大振,在开局逆风的被动局面下,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取得了第一次战役“戚城之战”的胜利。
派去求和的使节,走到魏州时被阻断去路,耶律德光拒绝接见后晋使节;派去抚慰杨光远的使节为杨光远陈说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杨光远表面上接受了和解,并上疏解释说杨承祚之所以自单州擅归,确实是因在青州的老母亲生病,只为见上最后一面,没别的意思,一切都是误会,朝廷能体谅我们,宽恕我们,我们全家都感恩戴德。
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天下无人有闲心赏花灯。两国皇帝隔黄河对峙,耶律德光在魏州,石重贵在澶州。
此时的魏州并没有沦陷,魏州留守张从恩闭城坚守。耶律德光在城外驻扎,任命赵延寿为魏州魏博军节度使(“令自取之”),改封魏王(原为燕王)。
石重贵再派禁军将领张彦泽率军前往滑州——黎阳前线。
石重贵再次派亲信给耶律德光递交国书,表示自己已经知错了,愿意恢复履行之前的条约,请爷爷退兵,别跟孙子一般见识。
太没诚意了。因为此时的辽国已经侵占了河北地区广袤的领土,把前线推进到了黄河沿线,凭什么你喊一声“爷爷”,我就给你吐出来?于是恢复道:“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覆水难收,爷爷我要好好给你这孙子上一课,让你知道知道叛逆的代价。
石重贵非常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愿意谈判的意图,几经撮合,耶律德光终于开出了价码:
第一,后晋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给契丹,从此晋辽两国划黄河而治理;
第二,必须让桑维翰、景延广二人来谈判。
这时候,山西战场换来好消息,刘知远送来捷报:在忻州击败辽军,歼敌三千,俘虏敌将十七人,俘虏敌兵五百人,敌人残部从鸦鸣谷逃窜,已派兵追杀。
山西战场的胜利同样鼓舞了士气,打破了契丹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然,山西战场本身就是助攻,契丹人的主力主攻部队全在山东战场。
上文提到,如今晋辽两国沿黄河对峙,情形非常像当年的李存勖灭梁之战。而在那场战争中,李存勖实施了“左勾拳行动”,从黄河下游的郓州一带渡过黄河,然后凭借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直接掏心,闪击汴州。
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但有一个名叫窦仪的人没有忘,因为他现在是郓州观察判官,郓州的首席谋士,他非常清楚郓州的重要性,虽然远离主战场,但很可能成为制霸全场的关键突破口。
而且山东半岛内的青州杨光远与契丹暗通款曲,倘若与之里应外合,协助契丹从郓州一带渡过黄河,在驰入汴州……“左勾拳行动”将上演2.0版本,灭晋。
经过窦仪的提醒,石重贵惊出一身冷汗,于是急忙调兵遣将,分兵防守沿河各处重要渡口:派石赟(石敬瑭之堂弟)驻守麻家渡;何重健驻守杨刘城;白再荣驻守马家口;安彦威则驻守河阳,防止契丹反其道行之,以“右勾拳”从西面攻打洛阳。
刚刚部署完毕,就收到了郓州方面的紧急奏报,说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刺史周儒向契丹献城投降,并与杨光远暗中勾结。
石重贵后脊梁发凉,直呼侥幸。博州位于贝州与郓州之间,在古黄河以北,与郓州隔河相望。
博州是契丹军队争夺杨刘城、马家口等郓州附近渡口的桥头堡,如果契丹军队以博州为跳板,沿黄河伺机寻找渡河点,而杨光远则在南岸予以配合,那么“左勾拳”2.0妥妥的。


相关章节: 第562章 关系破裂第563章 大战前夕第564章 这瓜保熟吗?第565章 杨光远谋反第566章 爷爷来了第567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1第569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3第570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4第571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5第572章 英雄的祖国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