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五代十国往事 第569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3

第569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3


推荐阅读: 开局百万年魂环海贼之弹簧果实逆天符皇退圈后我靠破案爆红农门药香:山里猎户撩妻忙天罗洪荒界财阀小娇妻:顾少宠我,我超甜!快穿之这个女主早晚要完穿成天才炮灰他小姨妈皇帝与臣妻连上淘宝后我带领全家暴富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

2月1日,耶律麻荅渡河筑城;
2月2日,后晋禁军骑兵总司令李守贞、禁军将领皇甫遇、陈州防御使梁汉璋、怀州刺史薛怀让,就率领一万人,沿着黄河水路并发,向东支援。
2月3日,在澶州——魏州主战场的后晋先锋官石公霸,奉命在澶、魏之间巡逻侦查,与契丹大军遭遇,被困在戚城(澶州与魏州之间偏澶州一侧)。主帅高行周、副帅符彦卿正在林中休整,接到消息后,急忙挥师前进,赶往营救。
高行周、符彦卿先入为主地以为契丹也只是一队侦察骑兵,毕竟是在澶州眼皮子底下。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契丹竟然出动了大军,暂不知其战略意图。
“契丹众甚盛,被围数重。”三人均陷入重围,于是急忙派人到后方,找景延广要求增派援军。
景延广却玩儿起了官僚主义,表示一切行动都要请示石重贵,“候帝进止”。
据记载,当时契丹兵力多达数万,也许他们的行动目标是澶州大本营,石公霸同志成功挡枪。
迟迟不见援军,高行周等人商议,决定冒险突围。
数千中原兵被数万契丹兵包围,自高行周以下,皆抱定必死之决心。横竖都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符彦卿率领数百精锐发起冲锋,在包围圈上撕开一道缺口。高行周瞋目大喝,奋力拼杀,他年仅二十岁的儿子高怀德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左冲右突,砍瓜切菜一般,一路保护着父亲。经过一轮血战,高行周等人终于奇迹般地突出重围,但部队伤亡极为惨重。
高怀德后来娶了一个姓赵的寡妇,这位寡妇有个亲哥哥,名叫赵匡胤。
这时候,石重贵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支援,契丹兵这才退去,高行周等人终于脱离险境。
明知前面又数万契丹虎狼之师,石重贵仍亲自披挂上阵,带人来拼命,不吹不黑,石重贵的胆魄绝对胜过石敬瑭、李从珂之辈。
从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高行周等人,见到援军之后,忍不住放声痛哭,“几不能复见矣!”
石重贵亲自置酒,为九死一生的将帅们压惊。
高行周、符彦卿、石公霸三人“相对泣下”,当即弹劾景延广见死不救。
实际上景延广亦有自己的苦衷,他“见死不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景延广虽然也算戎马一生,但从来没有大规模军事作战的经验,更不要说指挥的经验了,他无法独当一面。基于其本身的能力缺陷,他在部署指挥中,就不可能随机应变,而只能是机械化地执行实现制定好的作战计划。
按照原计划,分散驻扎在几个重要渡口的部队,是不允许相互救援的,因为契丹骑兵机动性高,万一中了他们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就有全线崩溃的危险。如果契丹从某一点撕开一道缺口,后续的支援部队自然会去争夺,重新填补防线窟窿,不至于出现全线崩溃的窘境。
其二,景延广的位置比较尴尬,说他主事吧,后边还有皇帝石重贵,说他不主事吧,凡事还要先奏报给他。
如果第一个原因是军事层面的考虑,那么这第二个原因就完全是政治层面的痛点了。景延广不敢“擅专”,不敢绕开石重贵,否则功劳全是石重贵领导有方,而过失则全是他独断专权。搞不好,还会被指责架空皇帝,嚣张跋扈,很容易丢掉性命。所以景延广事无巨细,都要请示石重贵。
另外,在戚城的这场战斗中,契丹的一位高级将领被击毙。史籍记载,一队撤往北方的契丹军队被冀州守军抓获,惊讶的发现这竟然是一支送葬队伍,正护送着一口棺材,经审讯得知,棺材里躺着的是他们的“上将金头王”,于戚城之战中被流失爆头。
我实在没有查找到这位“金头王”的详细资料,历史上有很多位“金头王”,比如唐末的幽州李匡威。一般来说,能荣获这个绰号的,都是狠人。
2月4日,李守贞等抵达马家口。
当时,辽军的一万步兵负责抢修营垒,修筑防御工事,而骑兵负责巡逻保护,另有数万主


相关章节: 第562章 关系破裂第563章 大战前夕第564章 这瓜保熟吗?第565章 杨光远谋反第566章 爷爷来了第567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1第568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2第570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4第571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5第572章 英雄的祖国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