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74章 你攻我守

第74章 你攻我守


推荐阅读: 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林冲水浒我不是在修仙武唐风云都市凌云志独步圣途斗罗之我有个大金钟绝代神主苏莫古蓝夕红楼蓉大爷万古武帝天命葬师签到大恶龙

史思明不笨,自然看出严庄的用意。
目前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选择不听敕令,选择和安庆绪对抗。另一条是听敕令,率军攻打晋阳城。
就怕出去的时候,安庆绪给他来个后院起火,史思明就惨了。
史思明犹豫不决,于是找来了心腹乌承恩商议此事。
乌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乌知义的儿子,乌知义当年对史思明有恩。史思明在攻打乌承恩镇守的信都的时候,便手下留情不仅没杀乌知义,甚至没对信都百姓像其他地方那样杀戮。
乌承恩由此成为史思明的心腹,史思明有事就找他商议。
当史思明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后,乌承恩道:“安庆绪虽然是黄口小儿,但先帝旧部对安庆绪尚效忠。若节度此时起兵对抗,不是明智之举。而李光弼与安庆绪相比,好比猛虎之于小猫。节度应该先除掉李光弼,巩固河北才是上策。至于安庆绪则不足为虑。听说他夜夜笙歌,不日必自败。”
史思明深以为然,于是遵照敕令。留乌承恩守范阳,自领兵与安思霖合兵一处,号称十万大军,扑向李光弼镇守的晋阳城。
李光弼和镇守的晋阳城,将面临空前挑战。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日。
叛军在严庄的授意下,以史思明为帅,安思霖为副帅进攻太原。
叛军大将高秀岩自大同军南下,安思霖自上党郡北上,史思明自领军从博陵郡西进,蔡希德从范阳郡出发,合计十万叛军会攻太原。
安思霖这次的战略是夺取河东,进而攻打朔方,切断大唐和回纥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在彭原的唐廷,形成包围之势。
此时,唐廷则正在部署战略,意图收复西京长安,进而夺取潼关,直逼东京洛阳。
在定下这个战略之前,唐廷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时间回溯到同年的正月初四,新年刚过。朔方诸将以郭子仪为首,即将离开彭原,返回灵武镇守。
杨错拜年完,也要回凤翔。
肃宗于诸将离开之际,召开御前军议。
当时是安西和河西兵马抵达彭原郡,奉命驻扎在彭原一带,拱卫彭原郡的安全。
江淮一带的赋税,在第五琦的主持下抵达汉中。
因此肃宗在这次御前军议前,定下了基调,收复长安和洛阳。
李泌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应将安西、西域之兵,随朔方军和回纥援军自东北而出,进攻范阳,切断叛军的退路,再从北向南进攻。凤翔军引军从西往东牵制驻扎长安的叛军,则大事可成矣。”
肃宗道:“大军调集齐备,应以强兵直取长安,以此鼓舞大唐军民之心。若是率兵从东北而行,是舍近求远也。”
李泌的这套战略,在最初谒见肃宗的时候,就曾经提了出来。
都是旨在避强就弱,将叛军赶出老巢,断其根基,从而四面而围,一举完成平叛。
当时肃宗没听进去,现在也不会听进去。
杨错附议道:“臣以为先生之言极是。陛下有所不知:安西、河西、西域等的兵马虽强,但是都耐寒而畏惧暑天。自二月开始,转入暑天,战斗力将大大的折损。一旦叛军退归老巢,正值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北酷热,官军无力再战。如此下去会使得叛乱不息,贻害无穷。”
肃宗不悦道:“朕要克复两京,迎太上皇还京,不能再拖下去。”
李泌不敢再进言。
杨错进言道:“昔日太上皇面临叛军时,臣曾再三言过四面而围之大略。太上皇不听,招致潼关大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请陛下明察。”
肃宗恼怒道:“你以为自己足可称为帝师乎?”
杨错心下大骇,额头流汗。
李泌忙圆场道:“启奏陛下,驸马只是激动一时失言,请陛下原谅驸马这一回吧。”李泌只提杨铣的职位“驸马”,是为了唤醒肃宗的亲情。
肃宗听了果然稍缓怒色,沉声道:“国家大略,自有诸将从中谋划。杨错年少,朕不予追究,但下不为例。”
杨错只得跪谢天恩。
唐廷制定了收复两京的战略,首先


相关章节: 第69章 夫妻夜话第70章 唐军惨败第71章 打败叛军第72章 各怀鬼胎第73章 安禄山之死第75章 两军斗法第76章 扩大胜利第77章 轻敌冒进第78章 太白遭厄第79章 大会三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