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大唐能签到 第七百一十二章 看的还是写字的人

第七百一十二章 看的还是写字的人


推荐阅读: 男人三十反派被迫深有苦衷[快穿]影帝他不想当太监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开局被村民祭拜,我是护村石?这个控卫太棒了大炎不良人高武战纪风波命:行医三十年,气死阎王!娱乐:我在前女友婚礼现场,宣布复出黑暗之声玄幻:开局一座城

荀文不知道林轩连写两幅字的意思是什么,只感觉林轩是把他当猴在耍。
林轩放下纸,笑道:“初生的孩童懵懂无知,何来好坏之说?就好像白纸一样,上面的字写的是好是坏和白纸有什么关系?看的还是写字的人。”
善与恶本就为人性的两面。善恶都是人后天逐步教化、自省的结果。如果说善或恶都是人一出娘胎就具有的本性,难道这是遗传来的?这就成了变相的“血统论”观点。
人所能遗传的是生物物质和生物信息而非思想和道德。从人的生物本能看,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需求。
婴儿呱呱坠地起就会“贪婪地”吸吮母亲的母乳, 不用传授,不用教育,一切都那么原始、自然。饱食而求生这就是生物体的本性的驱使。这不能称之为恶,却是人性的起点。
饱食→对剩余食物或财物的占有→贪婪掠夺荒淫无度无恶不作,这就是“恶”的发展线条。而饱食之余接受善意教育,抑恶扬善,学会分享, 助人为乐, 甚至舍己为人,这又是“善”的发展路径。
林轩的话,让在场许多人陷入了沉思。
他们中有的认可孟子的话,有的认可荀子的话,但是却从未去想过把两个人的思想综合起来看。
事实上这并不怪他们,这是独尊儒术导致儒家的发展有些病态。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了让自己的学说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们就会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的学说。
而独尊儒术以后,不仅阻碍了其他思想的发展,也阻碍了儒家的思想。
一直到后世,儒家的主题思想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差别并不大。
当然了,林轩并不是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种行为。
春秋属诸侯国大乱战时期,天下诸侯王为了称霸,必定需要改革,但是前人周王朝的衰败无法给改革提供太多参考资料,于是,各个诸侯王都在摸索中。
一个强大的国家, 必定需要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进行指导,要建一套能够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意识形态,就需要人才。各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之强大,自然会广纳贤才,以期摸索出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统一天下。时逢战乱时期,而指导国家之发展的意识形态尚在摸索中,诸侯王又求贤若渴,百家争鸣自然是大势所趋。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可见,法家之严刑峻法虽然适合统一天下,但是却不适合治理天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便选择了与法家相比,相对擅长调和的儒家思想。通过将儒家定为主流思想,来教化天下百姓,维系国家之长治久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亦属大势所趋。王朝之稳定, 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主流思想, 而这个主流思想不能太霸道、太冰冷, 如法家,也不能太温和、太随性,如道家,儒家刚好调和法家的冰冷与道家的随性,一方面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又以教化维系社会安定。
所以,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大势所趋的产物罢了。
事实上,不管是百家争鸣还是独尊儒术,都是有好有坏。
百家争鸣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最终促成了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之形成;缺点就在于,百家争鸣的盛况意味着观点对立,观点对立容易激化矛盾,激化战争。
独尊儒术的好处自然就属方便国家统一思想,对维系社会之长治久安有巨大帮助;坏处也不难分析,大抵就在于儒家独大确实对其它学派思想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都有好有坏呢?因为事物必然具有两面性,当一端达到巅峰的时候,必定会向其对立面发展。就比如春秋百家争鸣,百家之盛况达到了极端,就要长驱直下,许多学派便会渐渐销声匿迹。不是说百家争鸣这一点不好,但根据事物转化规律,必定会出现一种文化采百家之所长成为社会主流。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了。
可能很多人要说了,独尊儒术非常极端


相关章节: 第七百零七章 应是天仙狂醉第七百零八章 《师说》第七百零九章 何人获胜?第七百一十章 平局第七百一十一章 扣帽子谁不会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认输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斗败的公鸡第七百一十五 闹大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焚书坑儒?第七百一十七章 平康坊的常客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