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不想上梁山 第50章 出手不凡

第50章 出手不凡


推荐阅读: Careless God周世宗郭荣我是夜游神之明灯在異世界的苟活之路十八岁就去死传承创世神梦幻逍遥行我的导演老婆都市妙手神医穿越异界当皇帝的日子龙影神铸逍遥小书生

少一首啊,自己又没那个本事另作。古人说“待价而沽”,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但是对其他人不一样。阎婆惜和孙三四是丽香院的台柱子,等闲都不轻易见人。虽然这几年评点花魁榜时矾楼的李师师总能技压群雌,但是她们一直排在前十且有冲刺的本钱,并且在歌舞方面亦是个中翘楚。
能得到她们亲自奉茶献舞,那是士子们无尚的光荣,走出去都是谈资。
所以当周邦彦的这首《菩萨蛮》一出,台下人都在思索。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的词虽然好,但也不是没人盖得过。
其实写诗作词需要氛围,作为士子,水平越高、越是人多的时候才思越是如泉涌,这和人来疯是一个道理。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下,几乎每个人都能冒出一两句应景的词来,只是有笔头快慢之别、优雅与庸俗之差。
“承让承让,小可已经有了一首了…”
“献丑献丑,期待诸位点评,不必给在下留面子…”说是献丑,还是争着亮出来。
贺铸明显不是那种才思敏捷的人,他还在那里构思时,已经有十几个人越众而出,到场中边吟诵边誊写了。众人看时,有写“霜天不管青山瘦”的,有写“衔泥双燕来还去”的,林林总总,中间还是有些词句能上得了台面的。
倒不是他们要班门弄斧,实在是因为贺铸的名声太响,他们怕被其直接拿了头筹,只能笨鸟先飞----以贺铸的水平,只要写出来都是不差的。有道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锋,那时候还怎么再好意思拿出来?毕竟珠玉在前,人家会先声夺人的!
“同文七贤”也在此中,大概是同一个意思吧。不过他们毕竟是有诗文底子在手上的----能请到贺铸、苏过两位大家坐镇,自己总还是要有些货色吧,再说这也是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如果能得到贺铸他们评赞的话。
胡书华的词作一出,立刻赢得众人交口称赞,就是贺铸也是极佩服的:
“黄昏月暗清溪色。
帘垂小阁霜华白。
一夜玉玲珑。
横斜水月中。
小行孤影动。
生怕惊花梦。
半夜得春归。
屏山人未归。”
“好词!”他夸奖说。奖掖后进,传诵出去,别人只会说他有一代词宗之气度。当然,这首词确实不错,一看就知道很下了功夫的。
好不好,王伦确实对诗词鉴赏没有多大把握,不好置评。但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主要是名诗名词见得太多了,总觉得欠缺啥。嗯,太老套了,工整有余,但是意韵不强。
虽然“同文社”代表着文化界的一股清流,但是对王伦来说,它只能代表着路摊文学最高的成就。
之所以说是路摊文学,是因为是一群无聊的读书人聚会侃诗歌的大会,对现在的王伦来说没意思!
胡书华本来就是“同文社”的翘楚,在词作方面也是颇有成就,有“同文第一快手”之称。他其实早就比照矾楼的周邦彦备好了计划,这首词也是他在几天前就做好了的,精琢细雕之余,觉得历年来“金明大赛”上的得选作品也大抵不过如此。
写诗作词其实和写文章一样需要构思和修订,贺铸虽然颇有词名,但毕竟那些词有大把的时间琢磨,临场之下不一定就能做得多好。要在片刻之间写一首应景的词出来,作肯定是能够作出来的,但是质量就不敢保证了,胡书华其实也存心压贺铸一头。
反正对他没什么损失:如果稍胜一筹,对提升他自己的名声当然更好,有衬托么,而且还是大词家;万一贺铸做了一首逆天的,那也没什么,毕竟对方早负盛名;而有很大概率上,两人作了一首相差不大的,传唱出去,他也是能和贺铸一较高下的。
那种踩着名人往上爬的感觉很好,也是出名的最好办法。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武学上的后起之秀喜欢踢馆或者直接挑战强者了----你打一百个无名之辈不见得会出名,但是打倒一个名人,那就会在名人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光环,省时省力而且效益好。
“在下的这首词,在贺先生


相关章节: 第45章 救命稻草第46章 王伦的心事第47章 同文秋社第48章 动员大会第49章 坐不住了第51章 叫板第52章 一字师第53章 菩萨蛮第54章 双姝夺珠第55章 明天要早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