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3章 第33章帮闲

第33章 第33章帮闲


推荐阅读: 雄蜂只会影响我尾针速度你吻起来好甜美嫁给偏执战神后(重生)穿到年代文中搞科研[穿书]痴情鲛人全靠演技病美人重生后想开了甘愿我爸是狗血文里的满级大佬SHEEP被偏执病人盯上后[快穿]咸鱼假少爷只想躺平[娱乐圈]酒厂BOSS在追漫画

身居何位, 则言何物。
裴少淮此时尚且是一小小童生,身无功名、官职,中又无从军中官臣, 如果继续夸夸其谈,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反倒不美。
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从何而得的见解。
裴少淮白自己的身份,也懂得拿捏分寸, 只点出了兵粮生产的根本、兵粮运送之损耗两点,又以盛唐均田制、租佣调制和宋代仓廪漕运为例,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大抵思是要学习历朝治兵治民好的措施。
没有贸贸然提后世的见解。
而后结言,道:“以上是学生的粗浅见识,恳请大宗师、府尹大人指纠。”
裴少淮虽是收敛着回答问题, 但他的见解已经让张府尹颇为满,毕竟裴少淮只是一个一二岁的小郎君,总不能期待他张口闭口就是下大道、治世良策罢。
张府尹又问:“你才所言从何而来?”
“小子不敢居功。”裴少淮拱手作揖, 谦谦言道,“旧唐言‘以史为镜以知兴替’,小子所言, 皆从《唐律疏议》《宋史》所得。”
张府尹连连颔首,但没有点评,而是侧向赵督学问道:“大宗师觉得如何?”既然是张府尹自己钦点的人,自然是过了他这一关,他才会让大宗师点评。
“善。”赵督学应道, “引用盛唐大宋为例,有有据,言谈中初显文韬武略, 颇有府尹大人年轻时的影子。”
前一句“初显文韬武略”是对裴少淮的评价,而后一句则值得深思玩味。
听这话的思,赵督学、张府尹似乎年轻时就认识,关系也不错。两人年岁差不是很大,说不准就是同年科考进士,只不过入官之后,一个从文一个从武。
又说裴少淮身上有张府尹的影子,在这个座师与门生视为一脉承的朝代里,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将裴少淮和张府尹“捆绑”在一起。
赵督学又道:“若是能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在科考上有所成,往后的路子许是要比他人宽一些。”
张府尹也顺着赵督学的话,对裴少淮言道:“你要谨记大宗师的指点,切莫得忘形,懈怠课业。”
“谢大宗师、府尹大人提点,学生必谨记。”裴少淮情绪有些复杂,但并未显『露』出来——兴是因为得了大宗师、张府尹的赏识,院试一关只要发挥正常水平,势必不会受阻,于日后的仕途也有所助力。再京都百姓素来传张府尹为人刚毅正直,不畏权势,也很对裴少淮的脾『性』。
略有惶惶,则是因为他从未想过能受此赏识,担忧自己能否扛得下这样的风头,毕竟韬光养晦才是他的初衷。
场下众多生员,无不艳羡。
考校完学问,府学里小宴一场,两位大人与童生一同举杯,饮了一盏,才先行离开。
趁着其他童生未围过来交谈结识,裴少淮拉着津弟和徐言成,速速离开了府学,碰巧在门口碰见了尚府裴少煜、裴少炆两兄弟。
通过尚府三个孙辈的身份之别,也能窥出尚府的手段。长孙裴少烨与徐瞻同届,已经中举,是尚府的重点培养对象;次孙裴少煜二余岁尚未取得秀才功名,科考一道成就有限,干脆把他养成左右逢源之人,替尚府打点关系;幺孙裴少炆年五,是后备之选,仍以读为重,因极少出门,不知其是个甚么『性』子。
“堂弟今日真是好风光,替伯爵府好好挣了一回脸面,日后谁人敢说伯爵府三代出不了读人。”裴少煜嬉皮笑脸的,又道,“想必来年的院试,这秀才功名堂弟是探囊取物了,为兄预先道一句贺。”
裴少炆寡言,好似有些孤僻,直勾勾望向裴少淮,眼中藏不住敌——非害人之敌,但难以言喻。又带着些兴奋。
裴少淮被裴少炆盯得分不自在。
“堂兄谬赞了。”裴少淮也笑着反讽道,“叔祖父科考出身,本属于伯爵府的旁支,岂有‘伯爵府三代不出读人’的说法,说这样话的人其诛。”
又道:“也预祝堂兄在下一次院试中居榜上。”特加重了“下一次”三字的语气。
裴少淮非贪口舌之快的人,只不过对于已经撕破脸皮的尚府,实在无需客气甚


相关章节: 第28章 第28章玉冲县第29章 第29章竹姐儿婚事第30章 第30章礼部具榜第31章 第31章千里驹第32章 第32章大宗师第34章 第34章院试风波第35章 第35章早梅第36章 第36章院试案首第37章 第37章江子匀第38章 第38章斗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