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即大宋 第七十章新阶层的勃勃野心

第七十章新阶层的勃勃野心


推荐阅读: 诸天:从成为刘沉香开始崛起我有一个破碎的游戏面板开局一枚建城令攻心我的谍战可以无限模拟全民修炼:我的身体自己会修炼遮天之太阴皇子联盟:我真是摆烂选手求生种我的因果模拟器穿越到十年后女友变成了富婆综武从葵花宝典开始

面对陈东提出的这份方案,最先受不了的还不是皇帝,而是士大夫们。
如果选试统一法度,学习四书五经的儒家士子,日后做不了官,要从胥吏做起,那士大夫们的岂不是要沦落到与一群泥腿子为伍?
国家对士大夫们的优待何在?
与士大夫共天下又体现在何处?
有大臣当即就要起身反对。
但赵桓坐在龙椅上, 先一步开口,语气坚硬:“朕以为这份提议很好。一群书呆子,天天看《论语》,读书都读傻了,连一**吏都压不住。又如何能治理一方?”
“我朝太祖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朕以为说的非常在理。士大夫们不是总说,朕不尊祖宗法度?朕今日就以祖宗法度治事!”
大抵有为之君, 都是看不上儒家的。反倒是守成之主,会重用儒家, 强调君君臣臣,等级礼仪。
对儒家的厌恶,最有名的无疑是秦始皇和汉高祖。秦始皇焚书坑儒不论真假,对儒家的反感是可以确定地。
汉高祖刘邦更是直接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见到了就直接喝骂。
其实大宋的开国之君,太祖皇帝也非常轻视儒家。
对儒家最流传千古的嘲讽,“之乎者也”,就是出自大宋太祖皇帝之口。
当年大宋东京朱雀门,还不叫朱雀门,叫“朱雀之门。”
太祖皇帝走过,就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不叫朱雀门,偏偏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
赵普一本正经地答道:这个‘之’字是语助词。
结果自然是朱雀之门改成了朱雀门。而“之乎者也”则成为大宋皇帝对儒生最著名的嘲讽。
一嘲讽就是千年,直到儒家被扫除历史舞台,也摆脱不了这个之乎者也的帽子。
今日赵桓重提这一经典, 儒家大臣们纷纷丧气,感觉儒家地位要被打回赵普执政之前的情形了。
这位赵普宰相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 真宗皇帝一首《励学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将儒家抬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今官家就要一力将其打落下来。
官员们不敢正面反对,右相只能曲线救国,改为质疑这项方案,只要这项提议无法转为国策,士大夫们也就无需与泥腿子为伍了。
梅执礼便问道:“选吏不选官,国家凭何以治?指望奸吏治国?岂不道德败坏之人,汹汹盈朝?这天下还有何气节可谈?有何希望可言?”
但陈东显然已经猜到了士大夫们这经典的套路反击。
跟他们谈治理,他们就谈道德。跟他们谈道德,他们就会迅速转进到传统、习俗、规矩等各个方面。
所以陈东笑着说道:“当然也选选官。科举一直以来不都是以选官为主吗?那就在朝廷在中央在设一套选官系统。”
嗯?
赵桓一笑,有些明白陈东的想法了。
果然就听陈东说道:“既然选官一直选的是学问渊博,道德高尚的人中龙凤,那不妨将这规矩奉行下去。”
“参与中枢朝廷选试者,必须是学问渊博的博士,或者在地方为官五年以上,没有贪污腐败的吏员。”
赵桓欣慰的抚掌,赞道:“善, 卿这份提议甚善!”
这等于给所有地方胥吏都提供了另一条升迁之路,也使他们不必曲意逢迎于上级官员。
很多人才, 有实学, 却不一定擅长官场逢迎。不像其他同僚一样,可以在地方体系内一路升迁,从胥吏逐渐升为官员。
但朝廷等于给了他们一個用实力说话的机会,参加中央选拔,一旦通过,将直接升官,说不定摇身一变就成了自己上司的新领导。
而且中央选试,没有太苛刻的条件,只要要求在地方为官五年,没有贪腐。这也有利于促进地方胥吏奉行廉洁。
天下二十四路的春闱,将由以往的儒生,变成如今的地方胥吏。
但要知道胥吏也都是由学生们担任的。
等于学生同时掌握了官员和胥吏两个晋升途径。
但也没有对儒家赶尽杀绝,依旧给儒家留了一个晋升机会。而且是非常适合儒家的途径


相关章节: 第六十五章喜庆与新态第六十六章抛开事实不谈,我士大夫就算有一千万个不对第六十七章皇权下场第六十八章陈东你是真下死手啊!第六十九章八科取士第七十一章从大宋到拜占庭第七十二章五国会谈第七十三章同化西夏的关键一步第七十四章作大宋的狗有什么不好?第七十五章渭水河畔宋军十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