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六百四十四章国子监官版

第六百四十四章国子监官版


推荐阅读: 死遁后成了表兄白月光我和纲吉君结婚的第三年和男主同归于尽后小狐妖不想揣崽别想掰弯我这个游戏处处高能恋上青梅这件事永恒成长小心魔(穿书)公主殿下嫁到西游:拜师花果山,猴子不出世了女神的超级赘婿

这五本书是古籍,但是古籍的印刷有很多避讳。
既然是古籍,一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取巧的办法,来鉴定这套书的印刷年代。
那就是看这本书里面,到底是避讳了哪些皇帝的名字。
所以,现在首先要考据文中的避讳字,这个可就要好好推敲。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五有如此表述:“本朝著令,分名讳为二:时君之名,则命为御名。”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宋版书里常见到的,遇到当时国君的名字,就用四个小字“今上御名”避讳。
也幸亏陈文哲的记忆很好,要不然,他只是看过这方面的报道,还真记不住当时是怎么鉴定的,最起码,一般人是不会对这些细节,进行记忆的。
可陈文哲不同,他喜欢做鉴定,而鉴定可以得到成就值。
所以,只要是跟鉴定相关的信息,他都会特别记忆。
现在,只是稍微想一下,他就记起来
比如,这本礼部韵略之中,“恒”字右半边缺墨笔。
这显然是回避北宋真宗赵恒的讳,说明那一套书刻印的时间,当在仁宗一朝或稍后。
而仁宗赵祯一名,在书中也未曾遇到。
这就透露出“祯”字是回避的,至于仁宗之后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则均未予回避。
进一步证明,此书不会晚于北宋。
根据这样的鉴定方法,陈文哲很快就推定,此书刊刻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也就是1037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之间。
这样的一套书,肯定是海内外现存最早的《礼部韵略》刻本。
不过,这一推定,肯定要结合此书的材质。
这套书,其开卷为皮纸印造,捣碎桑树皮的外皮依稀可见,这样的特征,肯定会被认定为接近北宋版本的重要特征。
这种方法鉴定,有个讨巧之处,它恰恰是一部考试用书,押韵、避讳,尤为严苛。
如果是之前,对于古代的科举,陈文哲还真不太懂。
但是,这里是长安,恰恰他之前逛过碑林,而在碑林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四书五经!
之前在学习景云钟制作的七天当中,他在梦中也会溜溜号,看看其他方面的记忆,学习一些不同的知识,来放松一下精神。
所以,对于那些记载在隋侯之珠内的古代科举书籍,他也随便看了看。
也就是他记忆力超强,就算随便看看,也记下来了很大的一部分。
现在结合这部礼部韵略,可以发现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陈文哲知道,之前发现的那部礼部韵略,可谓是是重大典籍发现!
因为是更早的版本,其内容就越是全面,因为后期印刷的版本,已经是经过多次删减。
这么一套书,能流传下来,可真是不容易,也可以说是幸运。
不仅是鉴定方法有些幸运,就连这部书的命运,也幸运之至。
因为像它这样的考试工具书,朝代一变就作废,没有用了就会扔掉。
现在人们想找一本明代的《三字经》都难上难,居然让这本北宋的《礼部韵略》给流传下来了,这得多大的运气?
当然,运气还远不止于此。
即便在北宋朝,这部关系着无数学子命运的韵律“圣典”,也曾历经数度增减删改。
北宋沿袭唐制,科举不仅测试经义、策论,还要加试诗赋。
而到了王安石主持变法时,便不再考试诗赋了,《礼部韵略》形同一部废书。
而待到此后,司马光主政,他又恢复了前朝惯例。
这时当政者又想恢复《礼部韵略》,可语言已发生了变化,牵涉的字大概有十几个,皇帝就命人把这些字给填补进去。
然而,不久之后,又宣布不考试诗赋,等于原先补的那些又作废了。
《礼部韵略》再执行,已是南宋绍圣年间的事儿,这又过去了一百多年。
从书的名字命名来说,真真正正叫《礼部韵略》的唯有这一部。
可以说,这部《礼部韵略》就是当时的《新华字典》。
现在的《新华字典》每版都


相关章节: 第六百三十九章类玉之瓷第六百四十章顶级工艺第六百四十一章怎么都算沾光第六百四十二章没有任何做旧痕迹(100张月票加更,求月票、订阅)第六百四十三章《礼部韵略》(求订阅)第六百四十五章这么随意的吗第六百四十六章意外收获第六百四十七章一颗璀璨的明珠(求订阅、月票)第六百四十八章乐不思蜀(求订阅)第六百四十九章真是一份大礼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