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崛起烽燧 第九十六章 大乾改制

第九十六章 大乾改制


推荐阅读: 琴箫醉狂妃之邪王逆天宠姜爷心尖宠她从乡下来带着淘宝去修仙登堂入室荡世九歌和离后,禁欲残王每天都想破戒当我的霸总老公有了读心术重生毒后又被五个逆子孝到了炮灰影后靠种田制霸天下新婚夜,植物人老公发火了小屁孩,老娘是二婚

圣人赵钰民等到五月初一的朝会上将他在离宫和闻器商讨出来的改制之策拿了出来,一石惊起千层浪。
大乾地方缺少官员牧民,但是大乾官员却有一半人闲置,这对于赵钰民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之前大齐丢下的烂摊子,大乾收拾了百年,才把边关稳定了下来。
这次吐蕃想要攻击剑南道的事情更是提醒了赵钰民,边军虽强,但却不能护住每一寸边地。
各道折冲府几十上百,却无常备统兵的,这让大乾无比被动,每次都要从长安征发大将,再去地方领兵,这次要不是赵载校提前获知吐蕃人的东进时间,整个剑南道恐怕便会沦为焦土。
因而,这次赵钰民改制的决心很大。而在朝堂上足足吵了一个月,这才定了下来。
率先改变的便是三省,以往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换了名字,职责不变,品阶稍作改动。
中书省中书令改为右相,正三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政令。由中书舍人草拟圣旨多份,再由右相或中书侍郎选出一份并稍加润饰,成为正式诏书,接着由皇帝画一敕字成为皇帝的命令,最后下达门下省。
门下省侍中改为左相,正三品,审议政令。由中书省发出的皇帝命令,至此须经过复核。若复核不通过则由给事中批注送还中书省。若复核通过,还需左相或门下侍郎签名,诏书才正式生效,然后下达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尚书令改为丞相,正二品,执行政令,总理六部。其下为左、右仆射,从二品。左仆射管吏、户、礼三部,右仆射掌兵、刑、工三部。
六部,九寺,五监未做变动。
各道置府,府设宣抚使、招讨使和监察使。
观察使掌民政,招讨使掌军政,监察使掌监察。三使皆为正三品。
州设刺史,为一州的行政长官,每州员额一人,品秩按照州的等级由从三品到正四品下不等——州均按其地位之轻重、辖境之大小、户口之多寡,赋税之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五万户以上为上州,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一万户以上为下州。
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上,下州刺史正四品下。
刺史下设官员包括:长史为州刺史的佐官,司马掌城防厢军、录事参军掌考核文书簿籍、监守符印,纠弹州县官员过失。
再往下则设诸司,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参军事等,员额增减不一。中、下州其下佐官仿上州,但不全置。
当苏策追上蜀王的车队时,关于各道三使及道府官员经过吏部选官,圣人授印奔赴各道。
有人升官,便有人被贬,身有劣迹的官员,贬谪任用。不过即使如此,也只是将留京闲置的官员派出去了三成。
剩余七成官员的出路,圣人赵钰民暂时没有动他们。
圣人提出改制时,文官一时间有些风声鹤唳,不过等到月底正式实行的时候,反对的声音一下子就小了起来。
四大边军已经整备的差不多了,不过对于大乾边军和禁军的改制也被圣人赵钰民提上来日程。
折冲府作为大乾的立国之本,这一点无可撼动,勋贵们已经先行一步去往各道练兵。
而关于军方各府之前进行了调整,关于都护府都督府也已经明确了下来,都护府为攻,都督府为守。
都护府设府,城或镇(守捉城或关镇),戍,堡。
都督府设府,州,县。
这些都没有过多的改动,不过关于厢军则有了明确的规定,之前厢军多为募兵,其中不乏精锐,但募兵却与府兵制度有所冲突。
对于厢军要进行严格的划分,毕竟将道府落在实处后,为了防止三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除府兵轮番,还可以自由招募的厢军,自此就不能募兵了。
但是地方州县的防务却少不了厢军,因此随着府兵数量的缺口变大,折冲府增加了很多,毕竟折冲府一直以来都是可以随时置废的。
不过对于这一点百官们却起了质疑,好不容易消减了兵备,如今增加折冲府,无疑又增加了兵备。
厢军的处置就显得极为棘手,齐国


相关章节: 第九十一章 损兵折将第九十二章 天肃杀,除蝼蛄第九十三章 苏策的出路第九十四章 任重的蜀王第九十五章 蜀王就藩第九十六章 旧历募兵第九十八章 隆盛宫变第九十九章 吐蕃军队第一百章 益州危!剑南危!第一百零一章 奴军攻城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