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乱世货郎 第2章 当地名医

第2章 当地名医


推荐阅读: 青帝传记萌宠甜心:恶魔少爷深深吻异缺冥河仙帝一揽星空黑夜安魂曲朝歌行我的系统徒弟校园的恋爱废物联盟之烂事处开局获得诸神传承天玄神游记

井底村里坐落于板崮山下,这里的原住民都在1668年的天灾-大地震中消失了。
现在居住的人们都是清朝初期,从太行以西的山西省移民过来的。
当地代代相传的移民特征是:五个脚趾头却有六个脚趾甲。
什么意思呢?
说是凡事山西洪桐县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后代,每个人都长有五个脚趾头,但是在小脚趾头上的脚趾甲确有两块。这就是:山西人五个脚趾头,六个脚趾甲的由来。
行兰姓王,井底村里大富户王留信就是行兰他爹。
老留信有五个儿子,行兰是长子,接手家族生意。
次子行春,带领几个长工负责种地,还负责放牛放羊等。
王留信在当地的名声是富,但是仁义。
三子行听自幼好学,上了多年私塾,十年寒窗。
还有四子行全,五子行亮。
原本打算让行听考个功名好振兴家族,奈何还没等参考呢,谁料想皇帝都下台了,共和宣布后科举制度取消。
古代大儒有句话:不为良相,即为名医!
这句话有几个意思呢?
这里面应该包含无奈自嘲的味道,你想呢?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等到乡,县,府,省直到一步步到京城参加殿试,这个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呢。可是,往往是读书参加殿试的考生多如牛毛,而真正成为天子门生的又少如牛角。只要中不了举人就成不了“事业编”,成不了“事业编”的读书人要么去当个私塾先生,要么去大官的府上做个幕僚或者师爷之类混口饭吃。
古代大儒都是厉尽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理解华夏文化的精髓所在,所以落榜的读书人也有一部分会选择去学医术,往往这些人学医会上手比较快,因为功底好呢。这些学医的便会自嘲式的总结出一句代代相传的名句;不为良相,宁为名医!
如果良相和良医可以选择,结果是不是选当良相的人多呢?这
个答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也不能否认,确实是也有很多饱经诗书之人从心里根本就不想做官,不羡慕朝廷那个所谓的“事业编”,就想着学医有所成,去普度众生解除老百姓的疾苦病痛。
仔细想想古时候的读书之路是不是和现在的孩子上学一样呢?
当然社会在进步,现在读书和古时候读书里面有相同,但更多的是不同。
不同的是,古时候没有普及义务教育,能读书上私塾的自然是家底厚实一点有钱的家庭,光家底厚实还不行,还要当家的开明,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才肯花钱请私塾先生让自己的孩子跟着读书。
行听自幼读书,又加上天资聪慧,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已经满腹经纶,对华夏的传统文化,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奇学易学等是无一不通无一不晓。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所处的年代已是民国,早就没有八股文去考了。又或许即使有他也不想去吧。总之他听到同村的满意媳妇被县城的老中医治好的故事后,就铁了心的想学中医。
在没有拜到厉害的中医大师之前,他就买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书背了一个滚瓜烂熟,像现在大多数学中医的人都发愁的两百多首的《汤头歌诀》他更是熟记于心。
他爹老留信一看行听喜欢中医的这个架势和态度,也是打心里喜欢,所以就到处打听哪里有名医想给行听拜师。那样学成出师叫师出名门。
就好像现在好多作家,书法家,中医等等。不论你有多高的水平,如果不挂一个名师的弟子就会给人家瞧不起,会给大众忽视,你的画作,书法作品都不会有人关注,更不会值钱,而你一旦成为名师的弟子,哪怕是挂名的,哪怕名师根本没教过你任何东西,你的作品价格就会扶摇直上。
这就是拜名师最直接的好处。就如同当下很火的某某社某某老师虽然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拼上来的,但是也不得不向世俗妥协,找了一个挂名的老师,也算是师出名门了。
现在也有一种所谓的名人效应就有好多人在盲目崇拜,比如有个通过选秀碰到贵人帮扶的人出


相关章节: 第1章 山上遇恶狼第3章 救人如救火第4章 起死回生第5章 进士县长第6章 秒杀第7章 直系军夜袭第8章 虎口脱险第9章 惊悚雨夜第10章 雨夜斗双狼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