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抗战之铁血东北军 第三百三十二章未来发展

第三百三十二章未来发展


推荐阅读: 且观风云我真是救世主诸界仓皇十年的失却三千道法传穿越古代我让家族称霸一方最强废物赘婿赤帝传奇梅林点将录我用美食降妖除魔不一样的反派我是阿三

甘亚东和叶怀远听出了张廷言话中决然的语气,两人心中生出大丈夫生当如是的感慨。
“请张副司令放心,我甘某人也不是怕死之人,只要是抗日打鬼子我甘某人愿意接受抗日军安排”甘亚东起身说道。
“副司令,就是让我叶怀远拎一杆步枪上去和战士们一起打鬼子我也绝无二话”叶怀远正色道。
“两位的心意我心领了,抗战打鬼子各有分工,所谓术业有专攻,你们两位就适合坐在后方管理好的地方,为前方提供充足的物资”张廷言说道。
张廷言最关心的就是今年的播种情况及预计产量,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北的种植业发生了变化。
粮食产地逐渐北移,也就是从辽中平原逐渐转移到松嫩平原,这对抗日军来说是件好事,辽中平原此时处在日军控制范围下,而松嫩平原则处在抗日军的掌握中。
只是这一时期东北大豆成为东北农业的主要作物,尤其是辽中平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超过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这与大豆作为当时外贸主要出口产品有直接关系,大豆及其制品占东北农产品出口的60%,大豆种植面积由南往北逐年递增。
1931年,东北粮食种植面积为1373300公顷,大豆种植面积为4202000公顷,占30%,产量更是达到了540余万吨。
之所以出现此类情况变化,主要还是因为东北大豆对气候土壤的适应程度比小麦高,加上东北大豆品质好,国产小麦面临着外来小麦的冲击,东北一直以来南麦北豆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听完甘亚东和叶怀远的解释后,张廷言才对东北作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前世他只知道东北是全国有名的粮仓,但对东北粮食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他一直信奉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看来张做舟并没有选错人。
“甘厅长、叶厅长,大豆是我东北对外输出的重要农产品,我们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缺乏工业品,想要获取西方英美等国的工业品就必须拿农业品和他们换,大豆的产量不能减。”
“但如果都种大豆我们抗日军和黑吉两省的老百姓就没了口粮,必须要保证我们这两个省老百姓的口粮,稻米、小麦、玉米、粟等杂粮的产量也不能减。”
“这听上去有点为难人,但是这就是现实你们动员人手,统计好我们黑龙江、吉林两个省份能开垦耕种的土地面积,各种作物做好合理布局,我们可以实行计划经济”张廷言说到。
听到计划经济,叶怀远有些惊讶地望着张廷言,他听到计划经济这个说法,还是看剑桥大学凯恩斯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
只不过他所就读的伦敦大学学院大部分教授信奉的是市场经济,不过他并没有像学院中的一些教授迷信市场经济,他认为市场经济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
“副司令,黑龙江还有大片土地无人开垦,若是我们有足够的人口才肯这些土地,东北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增长”叶怀远说道。
叶怀远提出通过增加耕种面积来提高粮食产量,“杨厅长,我与李部长商量过克山兵工厂正计划制造2.5吨卡车,到时候会再开辟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民用车辆”张廷言给两人透露了一点消息。
叶怀远听到此消息喜出望外,他在英国留学时见过当机械作为一种生产力投入农业,对农业产生的巨大作用。
“另外我还计划与美国合作修建一个拖拉机厂、一个化肥厂,以解决我东北农业面临的困局”张廷言接着说道。
目前中国国内还不具备生产化肥的能力,化肥依旧主要依靠进口,所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也就是硫酸铵。
中国国内每年进口化肥至少16万吨,耗资2000余万元,进口的化肥中以英德等国的化肥品质较优,但价格也高,日本的化肥价格低,但品质差。
英国和德国制造化肥采用的是电流法,将空气中的氮气变为铔质,因此品质较纯杂质少。
“副司令,这都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好事啊”甘亚东兴奋的说道。
拖拉机厂和化肥厂建立起来


相关章节: 第三百二十七章演习结束第三百二十八章艰难谈判第三百二十九章双方合作第三百三十章商议婚事第三百三十一章人才难得第三百三十三章北上克山第三百三十四章出乎意料第三百三十五章负荆请罪第三百三十六章占山归心第三百三十七章增援不断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