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秦缥缈录 第一章 江边少年郎

第一章 江边少年郎


推荐阅读: 人在天牢,我,开启了无规则修仙回到古代建新朝血诅鬼枭万古长歌翎云合气大陆岸之彼方良辰美景不思君末世宝妈:空间囤货生存手册系统的天赋真的很好用大明:当我成为朱胖胖来自指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僰(bo)县于蜀郡西南,长江之滨,三面环水。岷江在北,清水碧波;金江在南,沙重浑黄。两江好似青黄二龙,自昆仑奔腾而来,饱经沧桑,挟揉夹城,于三江口合拢汇成长江。
秦始皇命人在僰县开山凿路,道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尽管狭窄,却和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同等重要,是滇、蜀、巴商贸要道。僰县陆路通滇巴,水路通荆楚,贩夫走卒络绎不绝,各色人等鱼龙混杂。
僰县城郊往北有一条小道,顺路便到岷江,江畔有山,因终年翠绿叠嶂,故名曰“翠屏山”。翠屏山北脚下,有一片竹林,竹林间藏着一座茅屋,便是此处独有的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老一少。
山路似弓背,道阻且长;河水似弓弦,静谧无声。南来之人若越岷江沿翠屏山南行,一刻时辰便到僰县城中。北往之人若越岷江北去,三日便达成都县。官家在此处营造渡口一处,置办渡船一艘。
渡船艄公是住在林间的老人。早年间卸甲流落至此,县令念其为老卒,便将渡口 交由管理,每月发钱一百二十文,粮一石。
无论阴晴,老人必定守在渡口,风雨无阻,迎人摆渡,忠诚地履行自己的任务。老人唯一的朋友是渡船,唯一亲人是那少年。少年被老人带到此处安家时还是蓬头稚子,少年如今长大成人,一转眼已是十六岁。老人叫这孩子“王白”。
五年前,老人带着王白摆渡。老人一根老楠竹掌舵,王白一个小楠竹划水。
三年前,老人把渡口托付给王白独自管理。王白一篙入水,行停自若,不少乘客赞叹船家技艺了得。
王白长于江边,举为青山绿水,故眼眸空灵如晶。玩伴为飞鸟走禽,故身容矫健俊朗。常年摆渡行船,故周身孔武有力。
就这样,一老一少,日子清苦,相依为命。
……
每月十五是领钱粮的日子,王白早早就跑到县衙候着。
“岷江渡口的人来了吗?”县衙书吏伏在书案上问话。
“老爷,小的在此。”王白回话。
“张老二,发钱粮。”书吏有气无力地吩咐一旁的衙役。
张老二费劲地抱起钱粮袋递给王白。
王白左手一把拎过,掂了掂粮袋,分量够。右手捏了捏钱袋,分量也够。
“老规矩。这给老爷和张二哥买碗酒。”王白取出二十五文钱,二十文放在书案上,五文交给张老二。
书吏瞄了王白一眼,像猫抓似的把钱抹进兜里,发出一阵清脆。张老二见状,也顺势乐呵呵地把钱揣进了兜里。
“去吧!把渡口管理好。”书吏面无表情地打发走王白。
……
秋风萧瑟,阴雨连绵,行人寥落。
快到城门之时,王白被孙二嫂家猪头肉的香味拦住去路。
“好二姐,打一壶酒,切一包肉。肉要……”
“肉要切肥点!知道的!”
王白轻车熟路地走进食肆,取下腰间葫芦,放出十五文钱,话未说话便被店家接上。
孙二嫂半老徐娘,脸上的胭脂和发上的银钗一样,年久发黄,一条艳红的蓬松长裙也难掩臃肿的身形。
“小冤家,你若是早生几年,说不定还能娶我。”孙二嫂将酒肉系在王白腰上,眉露笑意,一阵幽怨。
“二姐美若天仙,我可没这福气。”王白话罢便一溜烟地跑掉了。
孙二嫂看着渐行渐远地背影,叉腰佯装怒道:“小子不识货。”
王白每次到孙二嫂的食肆买食,免不了被调戏一番。可惜架不住酒浓肉香,还比别家便宜,不争气的脚理所当然地迈进了店门。
……
王白归家,冷风趁着推门之际跑进屋内撒野,摇曳着堂中炉火。
“你小子回来了。”
老人围炉取暖,双眼浑浊,双手比干枯褶皱的树皮更显苍老。
“给你酒肉。”王白撂下钱粮,取下腰间酒肉递给老人。
老人很猴急,拔掉木塞,鲸吞牛饮过后,重重地呼出一口酒气。浑浊的双眼散去阴霾,精神乍现;黝黑的脸颊泛起红光,枯木


相关章节: 第一章 江边少年郎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