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毒断红楼 《燃藜图》看之不快因文图不符

《燃藜图》看之不快因文图不符


推荐阅读: 十二楼五个咸鱼师父,恶毒女配被迫内卷月亮不知所踪那一天痕月影别墅是我们的家魔女重生之捡个傻子做道侣我想我们一直热恋与春同行六十年登魔超异组织抗战之从长城脚下开始我有千万亿难道我会到处跟人说?

秦可卿带贾宝玉去上房休息,贾宝玉一看房中贴的《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后又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喊着:“快出去,快出去。”(第五回)即使是亲戚人家,若不是感到非常难以忍受,贾宝玉也不至于喊着不在这里休息,很容易被认为不礼貌,嫌弃人家。
只是一幅画和一副对联,怎么就感觉不好了吗?“画的人物固好”,也就是说这幅人物画画得不错,生动形象,不好的只能是画表达的意思。《燃藜图》是劝人勤学的故事,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
“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
古时教育与现在不同,他们都不用学数理化。林黛玉初入贾府,七八岁的年纪,贾母问“念何书”,林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第三回)贾宝玉这类公子哥,启蒙的书就是《千字文》《古今人物通考》之类的,许多官方或者民间故事,必须熟记于心。“燃藜”这类劝人勤学的故事,贾宝玉一看画就知道了。就像现代人不看题目,看到月亮前面鹊桥上挑着儿女的牛郎,也知道另一个女的肯定是织女。后文小姐与公子们作诗论对,张口就来,用典故也互相不用说破,就是因为他们学的“教材“是一样的。
贾宝玉很小的时候就被教授这类故事,他的老师很可能会说:“这孩子多有出息,连神仙都出来点化,你们都要向他学习。”“看看人家,勤学苦读。唉,你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听得多了,就很厌烦。贾宝玉跟王熙凤去宁国府,是去赏梅的,也就是找点乐子。想休息一会儿,一看房间里贴这样的画,跟书房一样,心里自然就不高兴了。父母嘴里“天天都在学习的小明”,总是不受孩子们喜爱的。
再看对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可不是经史子集教导的内容,而是我们说的世俗人情处事之理。把世俗事搞明白了也是学问,人情关系处理顺畅跟做文章一样厉害。这两句话说的对仗,听起来就像很有学问一样,实际上这就像哪个家长没文化,给孩子床头贴一个纸条,写着“好好学习赚大钱、买好房,找好多媳妇就是成功”。初中生看到也会说:“别给我贴这些乱七八糟的,赶紧撕了!”贾宝玉看到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的反应——辣眼睛,受不了,无法入目。
非常明显,《燃藜图》和对联的意思背道而驰,文图不符。?秦可卿带贾宝玉去的是她跟贾蓉的屋子,女主内,男主外,充分说明了贾蓉和秦可卿,包括整个宁国府只是表面富贵,实际上非常世俗,内涵文化素质都很低等。
秦可卿屋里摆的都是“xxx用过的”,是说她的思想和爱好都是老旧的、传统的,跟王熙凤屋里的自鸣钟(第六回)不同,是新鲜的、外来的。秦可卿嫁入宁国府,并没有带去新气象、新思想。宁国府和荣国府几乎同时改革求变,荣国府划分责任区域,整体改观,宁国府自救落败。秦可卿死的时候,王熙凤去宁国府管家,尤氏称病回避,也是宁国府力图革新的表现。
贾珍、贾蓉的荒淫放荡,尤氏的掌家无力,也能看出来,宁国府与荣国府相比,低了一个辈分,也确实低了一个层次,非常没文化。挂着燃藜图的上房是对外的,并不是专门为招待贾宝玉准备的,是说宁国府一贯如此。曹雪芹这里讽刺意味明显,也为贾宝玉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奠定了基础。有了最低层次的贾蓉的确实欣赏不出好坏水平垫底,再看10岁左右贾宝玉的以气、境入诗,上了层次。
曹雪芹在一开始就借贾雨村之口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馀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第二回)曹雪芹在这里也用事实表明:贾宝玉与贾蓉不一样,贾宝玉不是贾政、贾珍、贾蓉和贾


相关章节: “这个妹妹我见过”与“分封制”的血缘辨认方法贾宝玉衔的玉是胆结石贾宝玉梦游太虚的前因后果板儿会成为一个车夫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乞讨与施舍《红楼梦》是制度悲剧,无人逆袭冷香丸不治病,是糖丸送宫花看林黛玉和“三春”的矛盾王熙凤和贾蓉没有私情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