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公务员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推荐阅读: 冒牌主神黑神话:大唐我以偷窃成神明穿越成为吸血鬼会梦到主神空间吗不分手就会死婚后撕破伪装,陆总花样有亿点多请别纠缠我了玫瑰迷醉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

  大明公务员第八十九章百年之忧第八十九章百年之忧

  朱元璋对朱棣的反应,既在预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虽然说何夕到来,改变了很多。但是一个人的本性却是很难改变的。太子是这样,燕王也是这样。太子本性宽仁崇儒,虽然他本身不是腐儒,也有铁腕手段。但是对于以儒家治理天下,并没有动摇。

  而朱棣也是一样的。

  朱棣虽然有对皇位的野心。但是哪一个皇子没有对皇位的野心?而朱棣更喜欢在战场上奔驰,提大军纵横草原。是解决不了大明的问题的。

  一个念头忽然涌上朱元璋的心头:“如果何夕是自己儿子就好了。”

  不得不说,在很多现代思想改造之下,朱元璋的思想与这个时代的人,大为不同,反而与何夕有更多的共同点。这也是朱元璋才能如此。寻常人却未必真能将这么多的知识消化了。

  一来,朱元璋是底层出身,骨子里与士大夫不同。反而能与后世很多思想相通。二来,就是朱元璋真正开始学习,是在二十岁之后。可以说,朱元璋是在错过最好的学习时间之后,才开始学习的。

  这自然有坏处。没有基础,会让朱元璋学什么都很吃力。但是朱元璋却克服了这一点。实际上,朱元璋学得相当不错。虽然儒学一些高深精妙之处,不大明白。对于数学与财政方面,也有确实。但是大明整体框架都是朱元璋定下来,沿用明清两代。单单这一点,就不能说朱元璋没有学问。

  后世所提倡的终身学习,朱元璋早就在实践了。

  而从头学习这些现代知识,对朱元璋来说,很吃力。但是对朱元璋来说,未必有四书五经吃力。毕竟,后世很多东西,都写得很明白。让人想不明白的。只有逻辑上的联系。知识的关联。但是微言大义可不是这样的。程朱理学支离之病,就是很多观点散落在典籍之中,没有一个系统。必须自己有悟性,才能联系在一起。

  能做到这一点,就算读明白了。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是死读书而已。

  而后世的书籍,大多都不会这么难为人。不过,写明白之后,能不能看懂,却是另外的事情了。

  朱元璋这几年研究下来,对后世一些东西,还不明白。但已经深刻地相信一点,那就是社会发展一定是滚滚向前了。所以大明不能走老路。新路怎么走?

  朱元璋不知道。

  但是太子代表传统王朝的治理体系,是不行的。燕王更是连这一点都没有想明白。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何夕。

  只是朱元璋不可能将大明王朝传给外姓。一来他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他毕竟是一个古人。他想得更多是朱家王朝世代传承。二来,他也过不了天下那一关。

  当一个道理被天下人认可的时候,那就是真理。在大明,这个真理就是朱家天下。不说别的,如果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他能不能打下南京都是两可之见,即便打下南京,杀了建文帝,也不是结束,而是另外一场的大战的开始。

  朱元璋内心纠结无比。

  朱元璋很清楚,改变天下,是一个大工程。并不是他剩余的寿命能够完成的。甚至何夕一辈子也未必能做完。这种事情一定要找好备手。否则,他现在做的所有事情,等他死后都会被推翻。

  那么他做的还有什么意义?

  甚至有些自讨苦吃。

  有时候,朱元璋也想过,要不就别折腾了。

  适可而止。再整顿一下土地上的问题。开海通商,海外封国。等几项大政定下来。大明延续百年国祚,决计是没有问题的。将来的事情,让后来人解决便是了。

  但是朱元璋想来想去,依旧忍不住。

  人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追求。寻常百姓,求得不过温饱。更上一点的。不过是想出人头地,在朱元璋这个层次。他追求已经并不是寻常皇帝的好大


相关章节: 第八十四章 北巡的风声第八十五章 北巡第八十六章 李善长的回应第八十七章 方乘风第八十八章 北平第九十章 赐名天津第九十一章 韩-国公的病第九十二章 手机坏了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第九十四章 日本泥潭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