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明公务员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第一章 万户侯何足道哉


推荐阅读: 冒牌主神黑神话:大唐我以偷窃成神明穿越成为吸血鬼会梦到主神空间吗不分手就会死婚后撕破伪装,陆总花样有亿点多请别纠缠我了玫瑰迷醉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陈虹执掌风云萧峥

  大明公务员第九十章赐名天津第九十章赐名天津

  “陛下,老臣既然随行,有些事情不得不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身负天下之重,辽东这种地方,本不该去。即便要去,从陆路走也就罢了。怎么能舍车登船。陛下置天下于何地?”李善长当着百官的面,大声说道。

  朱元璋没有细听李善长在做什么。而是看着随行很多官员的脸色。

  虽然说很多官员都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但是有一些年轻官员,还是没有这种修养的。脸上一些微妙的表情,显露出他们的倾向性。

  就是他们赞同李善长的想法。甚至对李善长感到佩服。

  朱元璋也明白。在他看来,他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是在很多官员看来,朱元璋就是喜怒无常的暴君。盖因,朱元璋的道理仅仅是朱元璋自己的道理,并不被这些人所接受。

  他们的道理,就是刑不上大夫。就应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今面对朱元璋,将他们与庶民看成一样的。他们完全不能接受。

  是的。朱元璋很多酷刑,何夕都受不了。但是,对于真正的底层百姓来说,这些酷刑真算不了什么。

  不会以为那些酷刑,都是朱元璋创立的吧?倒不是,朱元璋没有发挥创意。但是这些酷刑都是有基础的。

  酷刑用在泥腿子身上,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用在他们身上,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朱元璋从来知道,很多官员口中颂圣,但是内心之中,时刻想让太子登基。只是,但是几十年来,无数人头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想要活命,不要与皇帝顶着看。

  而今,终于有一个头硬的了。岂不让朝野上下钦佩。

  朱元璋眼睛余光扫了一圈,最后将目光看着李善长脸上。李善长苍老的脸色,依稀有当年的神态。朱元璋可记得,李善长刚刚到帐下,可是很桀骜不驯。双方在很多事情上,都很不愉快。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一登基,就将才六十多岁开国第一功臣,送回家中。让他闲居的原因。甚至胡惟庸案,办的是胡惟庸,杀的其实是李善长的人。

  朱元璋从不觉得李善长不懂自己的意思。不明白自己的做法。而李善长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一口气。

  一口在家中憋了二十年的气。就是要倚老卖老。

  看朱重八能拿他怎么样?

  朱元璋这一路上,多次与李善长谈话。朱元璋吸取了历史上一些做法的经验教训。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希望能将这一件事情和平解决了。杀人终究不好。特别是杀李善长这样的人。后遗症太大了。

  朱元璋并不是在乎自己的名声。到了他这个地步,千古功过,已经不是一些人能够诋毁的。但是,朱元璋对张居正的下场。很是警惕。张居正的下场告诫了。全天下臣子,不要为大明效死力。

  于是,大明再也没有能力挽狂澜贤相了。剩下的历代首辅,做的都是李鸿章一样的工作。裱糊一下破房子。

  万历之后,大明其实有救的。只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去救了。

  朱元璋说道:“从洪武十六年以来,海外新建,四镇三国。海关税入,已经超过盐税,成为大明第二大赋税。海洋也是大明之疆域。天子岂能不重海疆。至于朕布衣起家。何等局面没有见过。还怕区区海浪。此事不用再说了。”

  “陛下,不可。”李善长大声说道。

  朱元璋说道:“国公不必多虑,如果你不想去,可以留下来。”

  李善长说道:“陛下,臣劝谏,并不是臣胆小。臣八十有余,即便即可身死,也属正常。只是心忧天下。陛下出海,臣岂能不跟随。”

  朱元璋说道:“好。知道韩-国公忠心耿耿。”朱元璋心中杀机已定。

  随即,朱元璋放眼天津码头。说道:“这里不错。来人笔墨伺候。”

  立即有人呈上。

  朱元璋写下“天津”两个字。身边的人连


相关章节: 第八十五章 北巡第八十六章 李善长的回应第八十七章 方乘风第八十八章 北平第八十九章 百年之忧第九十一章 韩-国公的病第九十二章 手机坏了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第九十四章 日本泥潭第九十五章 参观纺织厂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