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里正 126、来吃!

126、来吃!


推荐阅读: 我曾行走阴阳界服软神医辣妻靠种田旺夫烟视媚行大明烟火农门俏媳不好惹戾后重生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死神之因果律重生人世间,从为郑娟寻亲开始三国:军师收手吧,都统一罗马了精灵:我转生成了百变怪

赵硕被赵正说服了。
尤其在赵正阐述了太平仓如何平抑粮价之后。
今年河陇夏收,粮价跌至十七文一斗。秋收后,粮价再跌,最低已下探至十四文。
若照此以往,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凉州的粮价将创三十年之历史新低,能不能守住十文, 还有待商榷。更何况陇右,那是大唐的粮仓。一旦明年大丰收,粮价之贱可想而知。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粮食价钱不是越低越好。所谓粮贱伤农,自古有之。粮价低意味着农户收入减少,成山的粮食卖不出价,市面铜钱流通率就低。进而导致税收减少,造成经济萧条。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平仓之所以取名太平, 并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维护太平, 引导太平。
太平仓能吸收滞销粮食,有太平仓在,市面存粮就相对减少。粮价便会回复正常。反之,若是市面上存粮过少,粮价就会过分上扬,此时的太平仓便能及时补充,达到平衡粮价的目的。
以手段调控经济,又能解决粮食调运困难的问题,此一举两得的办法,赵硕怎能不心动?
可是钱从哪来?
都督府年税不过六十万贯,可以说穷得只剩下一堆铜板叮当作响。就算赵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也不能一次性到位。
“不急!”赵正摆摆手,笑了笑。毕竟不是做善事,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经济,服务军事。但在这种情况下, 还是要有些上不得台面的龌龊想法。
反正选址, 设计, 建造, 调派守军,任命仓守人事都需要时间。而且河陇下一步的重点是安排从各道招募来的军户,没有过多精力去管太平仓的事,便就拖上一拖,慢慢来。
赵硕见赵正的嘴角带着一抹阴笑,知道他又在想歪什么坏主意了。安郡王走的时候专门找赵硕谈过赵正,言辞之中对赵正非常看中。
他这位王叔阅人无数,经验丰富,一般看不走眼。他说赵正有治国之才,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平凉治理,领军打仗足以以小见大,看得出赵正其人果敢刚毅,有奇策良谋。扩军军策一出,安郡王对赵正便就一锤定音,懂大势,知布局。
只是缺乏了朝堂斗争经验。
不过此憾无解,初生牛犊不畏虎, 必须得让他多吃几次亏, 以他的天姿,日后成就定不亚于管乐诸葛。
“元良是说,等明年夏收过后?”
“秋收过后吧!”赵正不知道安郡王是怎么讨论自己的。心里还在暗搓搓地挖河陇农户的墙角。
十文一斗的粮价虽然低,但对于习惯屯粮的河陇农户来说,影响没有说的那么大,而且如今铜钱值钱,相对价值高。
大唐铜币铸造正在逐渐恢复,现阶段仍处在通货紧缩的口子。中原大地的经济复苏需要时间,但河陇的粮价可能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预计后年,粮价还能掉。
至于能不能掉到盛世时四文一斗这个赵正不敢赌,但到七八文,毫无问题。
一个铜板买一斤粮食还有余。
之后随着经济回暖,粮价会有一波拉升。而后看河陇经济和铜币铸造情况,最后稳定在一个十几文的正常价位。
赵正要帮凉王省钱,就要选一个粮价价位偏低的时候,所以,明年秋收之后最合适。
一个是风险可控,能规避许多不可预料的风险,比如吐蕃忽然要开战,造成河陇粮价大涨。第二也是有一点点私心,若是真的等掉到了七八文时,平凉也会损失惨重。
所以,十文这条线,赵正决定死守。
赵硕听完赵正该说的,不该说的,当即便深吸一口凉气,直呼高手!
赵正哈哈大笑。
毕竟明里官职已夺,只剩虚衔,如今虽然是团练营的幕后黑手,但能上台面的职务却依然只是平凉的里正。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多为平凉考虑,也不是大错!
赵硕对赵正的坦诚十分吃惊,但赵正却心道,他平凉如今有钱有人有手段,若是抛开国家大义,想发个国难财,还不是手到擒来!
只是这番心思却真的不能明说,容易召开不必要的猜忌和麻


相关章节: 121、同宗122、嗣子123、放手124、有了125、太平127、没钱128、焦炭129、我要130、无妨131、开练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