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里正 137、平康

137、平康


推荐阅读: 我曾行走阴阳界服软神医辣妻靠种田旺夫烟视媚行大明烟火农门俏媳不好惹戾后重生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死神之因果律重生人世间,从为郑娟寻亲开始三国:军师收手吧,都统一罗马了精灵:我转生成了百变怪

以长安的城建规模,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左右分置长安、万年两县。南北纵向十一街,横向十四街,将整个长安城划成棋盘状的一百一十个坊市。
皇宫城墙外的东南角,南临太子东宫,是平康坊所在。
平康坊誉为长安第一坊,南北长三百五十步,东西宽六百五十步。东南西北各开坊门,四门以道路直连互通,在坊内形成一个十字大街。十字街南有菩提寺,十字街北有阳化寺、万安观。
长安城夜间宵禁,亥时正各坊闭门,卯时正开门。千牛卫卫军在平康坊有驻扎,各门也均有哨卫。但平康坊的卫军更善于迎来送往,因为坊中所住之人,皆为大唐权贵。
当今首辅尚书左仆射中书侍郎林仲的府宅便在坊东墙边,林宅隔壁是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的隔壁是安郡王府。
这还只是坊内东北一隅,可见一斑。
平康坊每日卯时,各式牛车、马车鱼贯自坊内而出,车上挂着各府的灯牌,凋饰精美的车内,坐的都是达官显贵。
隔着坊内街市,安郡王府的街道对面,是一座三进宅院,宅院朱红大门,门前立石狮一对。宅门门楣上挂一牌额,额上三个大字。
静思堂。
圣人不仅没有过分苛责安郡王赵末的失察之罪,还出资与他买下了这座宅院。安郡王从国子监请了老师,又置办了桌椅,招揽长安学子,在静思堂内堂而皇之地开办起了学堂。朝中也都知道安郡王年事已高,在西北经营五十载,此时回了长安,刺史是不干了,但地位绝不是一般人可比。
于是家中有小儿小女的,也都送到静思堂来。只是听闻安郡王嗣子是从凉州的乡里过继而来,大多数人嘴上不谈,眼神里却多少有一些疑惑轻蔑。有好事的言官拟了参本,言之安郡王乱宗室法度,可参本往往还未送达,便被打了回来。
朝会时也有人议论,但圣人拿出了平凉赵氏族谱渊源,堵住了众人的嘴。
虽三百年之远,但平凉赵氏与皇族同出一门,这事,轮不到外人置喙。士族之间的事,朝臣想要多嘴,却也要掂量掂量背后的纠葛。于是,安郡王宗嗣之事作罢。毕竟也就只是一个外放多年的郡王,他为大唐征战一生,老来无子,收个嗣子,也算有个依靠。
但多多少少,在赵氏族亲之内,赵金玉受的白眼却也不在少数。
回到长安后,安郡王很少会客,除了每月大朝会,便闭门摸鱼,逗一逗愈发古灵精怪的赵琳儿,但与赵金玉二人日常并无甚交流。安郡王府内有专人侍奉,贴身女婢、办事小厮就有七八个,日日锦衣玉食,倒是将赵金玉照顾地妥妥帖帖。
赵金玉在王府内呆得憋闷,偶尔也会上街走走。长安的风土人情与平凉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平康坊内的稀奇玩意就能顶上整个凉州。但赵金玉没什么心情,日日想着平凉的种种,如今虽然荣服加身,可内心却总是感觉无边的孤独。逛不了几步,便就回府发呆。
安郡王不让他轻易出坊,让他多读读书,写写字。赵金玉也懒得管赵末的事,只每日清晨、傍晚请安,便就呆在屋子里往平凉写信。
信中只说长安的好,说安郡王对自己、对琳儿的好。说了静思堂的事,说琳儿不喜上学读书,安郡王便给她布置了一座小院,院内种些花花草草,让怂娃他们陪着一起玩。安郡王说,等琳儿再大一些,会请大内的女官教些礼仪、刺绣女红之类的。许是日后也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夫家,算是有一条不错的康庄大道。
写着写着,赵金玉笑了起来。
也就只有往平凉写信时,他才能感觉到心里一阵温暖。可是随着最后一笔落下,信写完了,赵金玉又叹了一口气。
坐在窗前良久,呆呆地望着天上飞过的乌鸦。末了,他把写好的信纸仔细地折好,再从柜子里拿出一只木盒,打开,把它放了进去。
木盒里整齐地铺摆着这几个月写下的家信,它们都寄不出去。
赵末没说原委,但写过的信都必须给他过目,只有他同意了之后,这些信件才能发往平凉。
赵金玉信中


相关章节: 132、追啊133、唱曲134、遇刺135、稀碎136、暗斗138、升官139、烂牌140、砍了141、对了142、埋伏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