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第五十八章 原来是位官老爷!

第五十八章 原来是位官老爷!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这套文房之宝,还是非常齐全的,而且保存的较为完好。
陈翰几乎没花太大工夫,就将其清理了出来。
其中有笔一支,笔杆为竹质,长24.8、径0.3厘米。
上端削尖,下端略粗,径0.5厘米。
可以看得出来,西汉时期的毛笔,与现在比较常见的毛笔尺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笔杆很细。
细到都和圆珠笔的笔芯差不多。
有些遗憾的是,这根毛笔的笔毛已经朽了,出土时光秃秃的。
并且,这根毛笔出土时是被精心插于笔套里的,笔套为细竹筒制成,中间镂空8厘米,便于取笔,同时也能保护毛笔不因为外力给压断。
墨发现时,已经碎成了五块碎块,颜色依旧纯黑。
其中一块较完整的墨块,形状看起来像个瓜子,长1.5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
石砚则为圆形,底径9.8、厚1.8厘米,并且砚上还有研墨石一块,高3.5厘米。
而且砚面与研墨石底均留有墨迹,这说明这件石砚应该不是为了下葬而新做的,是墓主人生前常使用的。
石砚的样式非常古朴,就是一块被磨平下凹的石头,也没有多余的装饰花纹,和后代那些漂亮的砚台没办法比,倒是有一种原始美。
除此之外,还有无字的木犊六件,其中四件较大,长23.1.宽5.8厘米,二件较小,长11.4、宽5.8厘米。
不过小的也足够在上头写几十字了,用于简单书信交流绝对是够的。
最后一件被整理出来的则是削刀,通长22.8厘米。
这把削刀不是用青铜制造的,而是用的铁,已经锈蚀的非常严重了。
西汉时期的冶铁业已经很发达了,铁器从战国时的多用于农用具,到西汉已经普遍进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把生锈厉害的削刀,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这一套文书工具,有力地证明了,历史文献中关于这些文书工具的记载,都是可信的啊!”
将这套文书工具清理出来后,陈翰的心中满是自豪。
自新华夏成立以来,华夏考古工作者们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过不少战国、秦、汉时期的文书工具。
比如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战国墓发现了毛笔、铜削刀。
1955年在广州西汉墓里发现过石砚和研石。
但是,像这次m-168号墓这样,笔、墨、砚、无字木牍和削刀一起在同一个墓葬里出土,还是第一次!
特别是这一块墨!
墨这玩意易潮湿,也容易溶于水,很难在地下和墓葬中长期保存的。
特别是m-168号墓的椁室内还常年有积水!
在这样的环境里都能保存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
全程围观了陈翰清理这套文房之宝的孔建文,难掩激动的伸手左摸摸,又看看,那叫一个兴奋。
“这支笔和之前发现的战国笔完全不一样,整个笔杆和笔管制作精细,别具一格啊!”
“还有这块墨,都过去两千年了,居然还保持着纯黑的墨色,质地依旧细腻,恐怕至今都仍然可以作书写之用啊!”
“这几块无字木牍也了不得啊,大小匀称不说,两面和四边居然如此光滑平整,极利于书写啊!”
“光是制作这木牍,都需要花费极大精力才能打磨出来吧!”
“唯独就是这石砚和研石普通了点,湖北所的同事们在m-10号墓里也找到了一件。”
孔建文得意的翘了翘眉毛,嘿嘿一笑:“但是10号墓出土的文书工具没我们全,只有砚台!哈哈哈!”
孔建文原本是在忙着和其他几位高级研究员琢磨棺材的迁移问题。
m168号墓的棺材虽然保存的很完好,但是“姿势”却不太好。
在清理抽水时,大家发现棺箱内的棺材是侧置的。
这口棺材被横倒了下来,棺盖板朝北面,棺上缠缚着两组麻绳,盖板上还铺了一床竹帘,棺身上涂抹了一层黑漆。
正常情况来说,当时墓主人下葬时,应该是通过那两组麻绳,被从墓坑上正位放入椁室的,不可能是侧着放进来的。
因为麻绳系着的位置在棺盖板上


相关章节: 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第五十四章 组织上决定了,这事就交给你了。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师?第五十六章 无氧才是保存尸体的第一要素第五十七章 开盲盒咯!第五十九章 一枚半两钱,困扰华夏两千年!第六十章 一封写给土伯的告地书第六十一章 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第六十二章 爱笑的男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第六十三章 做大众考古,宣诚实史学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