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满级考古大师 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第五十三章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推荐阅读: 本王姓王天命阴阳师重生后才发现我有青梅道极圣止于月光毁容之后我成了巨星从港综开始浪迹诸天简简单单练个武我在惊悚直播里靠整活封神人在苦境,浪到失联遮仙武神霍格沃兹魔法之旅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考古工作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
不知不觉间,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就已经来到了荆州三月有余。
时间,也不知不觉的走到了2018年的12月底。
一般来说,考古工作都是集中在春夏秋三季的,冬天基本不会进行田野考古。
这是因为以前华夏考古刚起步的时候,在北方进行考古工作的情况比较多。
中原毕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嘛,遗址和墓葬都比较多。
而北方的冬天,土地都会上冻,而且还会有强降雪,很不适合进行考古工作,所以冬季不发掘。
但是荆州这边不一样。
荆州是在南方长江流域,虽然地理位置也比较靠近北方,但是12月的温度还在5°左右。
最冷要到来年的一月底,二月初的时候,气温才会下降到零下。
所以社科院考古所和湖北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为了赶进度,还在加紧进行凤凰山汉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
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已经进行了半年。
就在陈翰他们在天寒地冻的大冷天里,忙碌着清理168号墓椁室中的随葬品时。
远在青海的喇家遗址发掘项目,也终于做出了第一期的成果报告。
经过半个华夏的考古工作者们大半年的清理发掘,喇家遗址一期项目已经发掘了将近4000平方米。
其中,包括陈翰他们发现的四千年前的第一碗面条,还有那个埋葬了疑似部落首领的高级墓葬区,以及祭台区、居民区、制陶区和广场都发掘出了一大部分。
累计,共出土了各类陶、石器六千多件,玉器和半成品玉器近五百件!
一系列的考古发掘简报,还有关于喇家遗址毁灭原因的地质研究和考古现场考察报告,陆陆续续的都被发表在了国内考古学相关期刊之上。
《考古进行时》节目,还为此专门做了一期专题节目播出。
只是,当节目和成果报告被陆续在网络上发酵之后,产生的舆论却有些歪离了上头做科普工作的本意。
知乎、微博、豆瓣等主流的社交网站上,#喇家遗址#的词条,都在官方的引导下,登上了较为前排的热搜位置。
各类关于喇家遗址发掘成果的科普文章与视频,出现在词条下方,引发了热议。
可以看得出来,这应该是华夏考古圈有意识的在炒作热点。
在这个网络时代,你不炒作一些热点来吸引关注度,那就会被大众遗忘。
但是,让主导这次话题炒作的官方人员没有想到的是。
这次喇家遗址的发掘成果公布,不但没有唤起大众对考古学的热情,反而迎来了满天的吐槽和“辩论”!
和陈翰他们团队公布“喇家遗址面条”的研究成果时不同。
当时喇家小米面条的研究成果公布,是有整套小米面条复原流程的!
而且有出土实物佐证,铁证如山。
没有任何人能对华夏出土了世界最早的一碗面条而产生质疑。
所以当时话题爆了之后,舆论大多都是一面倒的欢呼和自豪。
但是这次喇家遗址的整体发掘成果公布,引发的讨论可就不是一般的激烈了。
“约四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而且是毁灭于地震和大洪水的?”
“都死了几千年的人了,还要被挖出来展览参观?还有没有人性了?”
“真是让古人死不安宁啊!”
“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祖宗被挖出来了,而且还是绝户的。”
“挖出了这么多尸体,上百具?这得多损阴德啊?”
“这不是在亵渎尸体吗?不,亵渎骸骨!”
“什么考古发掘啊,不过是官方盗墓罢了!”
“哎,这喇家部落真惨,躲过了四千多年的盗墓贼,最终也没躲过所谓的考古专家。”
“我靠,四千多平方米,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盗墓吗?”
大量的,也不知道是反串黑,还是真的非常无知的网友,出现在喇家遗址的相关报告新闻下方,大肆的批评和谩骂。
一开始,还有一些本就关注考


相关章节: 第四十八章 168号墓第四十九章 掀起你的椁盖板第五十章 巴蜀之商,通达天下!第五十一章 它们既年轻又古老第五十二章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第五十四章 组织上决定了,这事就交给你了。第五十五章 考古界的小亮老师?第五十六章 无氧才是保存尸体的第一要素第五十七章 开盲盒咯!第五十八章 原来是位官老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