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第两百一十七章 权衡

第两百一十七章 权衡


推荐阅读: 娇娇一笑,糙汉他为美人折腰全球灾变:我靠精灵在末世葛优躺我在星际时代无尽掠夺我,毁灭日超人,加入聊天群我不是狼民俗从湘西血神开始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重生nba之艾弗森是我叔叔见鬼!他怎么又上热搜了诸天:从穿越宋青书开始无限物资:带着空间超市养权臣农门寡妇有空间,逃荒路上捡个宝

第二天,赵括一大早来到工坊,墨风等人已经在此等候一会儿了。
乐毅三人没事干,也跟在赵括后面颠了过来。
尺子已经做好,接下来就是量器和衡器了。
这两样就不能以墨家为标准了。
天下各国长度单位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照丈、尺、寸为标准的,还算统一,容量的差别就大了。
比如齐国,姜齐的时候以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钟是最大的计量单位了,所以孟子才会说‘万钟而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田氏的家量,则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十釜为钟,所以才能‘以家量贷,以公量收之。’也就是常说的‘大斗出,小斗入,’来争取民心,发展力量。
后来田氏代齐,田氏的家量就变成了齐国的公量,但是齐国各个贵族依然有自己的‘家量’,他们玩这一套玩的很熘。
除了齐国之外,其余六国也各有不同。
而墨家的容量单位是按照宋国为标准的,同时受到齐国的影响,和赵国经常使用的单位不同,赵国不能照搬墨家的量具。
赵括想了一下,命人打造了内壁长宽高各一尺的青铜容器,然后以此为一斗,定下标准。
接着按照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一合等于两龠的标准,分别制作出来出来石、升、合、龠的标准量具。
按此标准,一升大概相当于之前的六升,一石相当于之前的六石。
以后赵国的亩产是真正要做到不满石了……
接下来便是重量,古人喜欢以粮食作为衡量标准,比如容量是‘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的标准推算出来。
一斛也就是一石。
重量单位也是如此,一龠容一千二百粒黍,重十二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如此一来,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居然神奇般的首尾相连了。
除此之外,还有钱、圭、化等重量单位,也都各有进制。
赵国有一种货币便是以化为单位的。
赵括不打算继续按照黍米作为衡量标准,而是选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水作为标准。
不管是黍米还是小麦,无论怎么压实,中间都会有空隙,而且不同干湿、饱满的粮食,密度不同,重量不同,很容易造成误差。水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差。
为了方便计算,赵括将长宽高各一尺的青铜容器所装的蒸馏水的重量定为一钧。
至于什么热胀冷缩,标准大气压啥的就不用去管了,这个时代还不需要精确到那种程度。
然后用秤先秤了青铜容器的重量,再秤加上蒸馏水的重量,再计算出差值,然后根据重量制作出标准的‘法。’
水是流动的,在晃动的时候难免会洒出来,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廉颇看不下去了,直接用内气封住了青铜容器的出口,让水无法洒出来,这才得到标准的重量。
之后锻造又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制作出标准的权。
这个时期的秤叫做衡,秤砣/砝码叫做权,所以有个词叫‘权衡。’
此时中国已经出现了不等力臂秤,秤杆上有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可以在秤杆上移动,不需要使用成套的砝码一点点叠加,而是采用一个固定的秤砣,利用杠杠公式计算出来重量。
中国的不等臂秤比世界其他地方早数百年。
后人常言,杠杆原理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殊不知早在千年前中国先人就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反而发现了杠杆原理的某个地区,却没有任何应用。
不过等到赵括将提竿细秤创造了出来之后,不等臂秤也将要被扫入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提竿细秤相较于不等臂秤更加方便,可以直接读出物品的重量,更容易在民间的推行,历史上直到两千多年之后依然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确定钧的重量之后,赵括没有按照之前的换算。


相关章节: 第两百一十二章 廉颇的夙愿第两百一十三章 弩第两百一十四章 提升待遇第两百一十五章 统一度量衡第两百一十六章 墨尺第两百一十八章 难道赵王会生钱不成第两百一十九章 两个乞丐第两百两十章 赵国的困难第两百两十一章 汝妻子,吾养之第两百二十二章 秦国的目的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