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烽火十国 第七十九章 回回炮

第七十九章 回回炮


推荐阅读: 拿错剧本投错胎让你军训新生,怎么全成剑仙了?诸天:我是龙虎山天师天仙局从布斯巴顿到霍格沃茨仙蜗我选择去追逐愤怒人在综影,浪到失联都市狂龙仙医海贼之机械师龙魂修罗仙秦

唐军从晌午收兵后,便在叛军望不见的东面山坡上,大规模地砍伐树木。林嗣昌带着八千士兵不断将一颗颗高大粗壮的树木放倒,接着周廷构领着大队的骑兵,用马匹将这些原木一股脑儿拖回大营。
而营中的工匠们则满头大汗地将这些参天大树一批批锯成圆木,很快便搭建起大量的栅栏和箭塔。
但砍伐如此多的树木,绝不仅仅是用于筑造工事。
如今南唐情势危急,寿州城的战事必须速战速决,而连日以来,唐军几乎已经用尽了各种攻城手段,投石机和车弩尽皆用上,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寿州城的坚固显然超出了李源的想象,投石机虽然威力巨大,但砸在寿州加厚的城墙上,却出乎意料地只是坍塌了几处垛口,而车弩的命中精度实在太差,近日唯一的战果便是差点轰断了东门吊桥的绳索,运气还是差了那么一丝。
寿州城既然如此坚固,光通过蚁附之类徒耗人力的做法,显然无济于事。于是从第一日攻城起,李源便不断苦思冥想,直到将目光投向了营中的那五台投石机。
说起投石机,这种大杀器实际上自战国时期起便开始运用于战场,尤其是汉朝之后运用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当时的投石机是将底部埋于地下,不能移动而且十分笨重。
到了东汉末年,一代雄主曹操不知从何搞来的办法,在官渡之战中首次使用了一种可以移动、操作便利的小型投石机,而最后战争的结果,便是袁绍的军队数倍于曹操最后却被曹军击败,这不是说曹军的胜利全靠的投石机,但是它的作用也很明显,后世将其称为“霹雳车”。
而如今唐军大营中,从濠州调来的这五台投石机,外观上虽然不同于霹雳车,但同样是以牺牲威力来换取机动性。
这些投石机是杨吴时期刘仁瞻之父刘金命人打造,已有了些年头,但其外观与南唐如今的制式投石机并无区别,只需两匹马轻轻一拉,底盘的圆木小轮便缓缓移动,随军征战十分便利。
但与之对应的是,体型和承载量缩小了许多,如若攻伐一些小城,或者野战或许足够,但投掷四五十斤重的石弹,对寿州这种夸张的坚城来说,几乎不痛不痒。
在营中观察了几日,李源也看出了其中的门道所在,如若能设法制作出能投射更大重量石弹的投石机来,哪怕稍微牺牲一些机动性,只要能拉上战场,未必砸不穿那寿州城墙。
请教了一番营内的工匠们后,李源的设想便有了雏形,灵感与南宋时期的“回回炮”大同小异。
这种由蒙古传入中国的“回回炮”,实际上还是依靠杠杆定理制作的巨型投石机,一端装有重物,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放好石弹后砍断绳索或者直接砸开固定的木轴,石弹便会顺势抛出。
于是李源按着些许记忆绘制了几张图纸,与工匠们探讨了两三日,最终碍于这位李大帅的命令,一头雾水的工匠们只得按着这几张歪歪扭扭的图纸,连同营中百余名士兵,合力制作了几台造型怪异的庞然大物。
但试验结果却不尽人意,往往还未开始,要么抛臂直接断裂,要么底座承受不住,直接坍塌。
在李源几欲放弃时,一名老工匠倒是提了个建议,成功的关键或许在于抛臂的选材。
在发射过程中,抛臂必须要承受巨大的形变,但抛臂的重量又不能太大,否则抛臂弹起的速度会很慢,投掷的弹丸也就达不到需要的速度,影响射程和威力。
简单来说,选材必须坚硬且富有弹性,例如梨木、蜡木。
显然,如今八公山上的原木,显然达不到这等材料要求,短时间又不可能去寻找其他种类的木材,于是这名老工匠提议,不如试试以木头、兽筋和兽皮复合制作抛臂,以补充其弹性与弯曲程度,而周围山林里倒不缺野牛野狼之类的动物......
李源虽然有些不解,但如今既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倒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决意将之采纳,今日最后再试验一番。


相关章节: 第七十四章 退敌第七十五章 抉择第七十六章 濠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雪上加霜第七十八章 坚守第八十章 危急关头第八十一章 貌合神离第八十二章 相助第八十三章 生路上架感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