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李密相当郁闷。

  他在李唐已失去位置,他已经没有未来,。

  李密降唐之时,并非匹马归朝,他还带来了二万人马,加上他在天下群雄中的声望,他心中颇怀希望,认为凭自己的影响力,至少能在李唐王朝主宰一个实权的部门。

  李渊似乎想要重用李密。

  当李密入关之时,李渊搞出隆重无比的大阵仗,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使者,慰问赏赐,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李密的虚荣心膨胀。

  他想起李渊曾经推举自己做天下的盟主,再加上现在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这让李密有点飘了。

  李密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信心满满地对部下说过:“我有众百万,一朝至此,命也。……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似乎应该如此,但却绝不会如此。

  李渊在李唐建国之时,确实重用原隋朝官员,他极少在中央核心层面提拔清寒孤贫之士,并且,他的执政风格,延续了北周以来,君臣共治共理天下的理念。

  这也是当时的政治实践,所以,李渊本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之处,反倒是他过于随意和随和的态度,让有些大臣,尤其是讲究等级和秩序的儒家官僚所反对。

  当看到李渊毫无顾忌地和裴寂等大臣同座一张椅子,同桌吃饭,言笑晏晏,甚至在同一张床榻之上,尊卑不分,君臣无间讨论问题时,刘文静就发出过反对的声音。

  他曾经诚惶诚恐地说道:“(李渊)宸极位位尊,帝座严重,乃使太阳俯同万物,臣下震恐,无以措身。”

  刘文静上书建议李渊和臣下保持明确的距离,以树立尊卑上下之分。

  但唐朝当时新立,李渊需要以表面上的团结和尊重,去只收接纳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

  所谋者大,李渊并没有听从刘文静的建议,而是继续和臣下打成一片。

  李渊的理念和实践,并非是纯粹的沽名钓誉,而是历史的传承,这就是皇帝和臣下共治共享共有的观念。

  李密同样来自于这个系统。

  他的祖上也是北周八柱国,和李渊祖上一样是整个帝国最核心的统治阶层。

  他们生长在同样的政治环境之中,也同样接受这种分治的理念。

  但是,势易时移,今日不同往日,李密失望了。

  他虽然自带身家归顺唐朝,并且以他的大名,确实能在群雄当中引起震撼:李密尚且能投降李渊,普天之下,还有谁不可以归顺大唐?

  这种影响力远远超百万雄兵,但这也恰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密并不只有虚名,他是一个真正的实权实力实干的枭雄。

  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在巅峰时期,手握百万雄兵,现在虽然落魄,但却未必没有再起的一天。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使是睡熟的猛虎。

  任何执政者都不会养虎遗患。

  所谓的共治共有共享,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保证执政者本身的安全,相反,一旦他们觉得自身受到威胁,就一定会动用天子之怒,横尸五步,流血千里,在所多有。

  李密最大的问题是,他真正具备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能力。

  山东之地,历来和关中并立,如果让李密成为图腾般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一股足以抗衡李渊皇权的势力。

  这不能被允许。

  所以,李渊虽然看重李密,却并没有真正重用他,只给了他一个光禄卿的官职。

  李密大失所望。

  光禄卿虽然也是传统上的三公九卿之一,位居三品高职,却并没有多大的实权,只是一个负责皇帝和朝廷的司务长膳食长。

  为人臣子,这已经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了。

  但李密一代枭雄,在战场之上,喑呜叱咤,视人命如草芥,视战争如游戏


相关章节: 第198章 洛水一战初破胆,石河再逢又遭败第199章 三战含嘉心胆破,四战洛水水不流第200章 命差一线实堪叹,临敌生疑足可悲第201章 自大自狂必自败,非时非人是非难第202章 两城失筹码俱尽,一战亡西降关中第204章 仁义惊天足堪任,动辄得咎必争先第205章 自作死难怨点背,误会起终为囚人第206章 三强鼎立成水火,李密再起争雄意第207章 离心离德再离势,英雄枭雄终鬼雄第208章 枭雄虽死英灵在,旧部犹存露锋芒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