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这是李密最后一战,他展示出法无定式,奇诡万方的谋略。

  李密,也是天选之子,他只比李渊差了一线,一线定名分,也定生死。

  李密准备出其不意变向,然后跳出李唐王朝的包围圈,再图进取。

  在现实条件下,李密立即做出最优选择,那就是先攻下桃林,然后改变方向,取道熊耳山,和伊州刺史张善相会合。

  一切似乎非常顺利。

  李密先是欺骗桃林县官说:“(自己)奉诏暂还京师,家人请寄县舍。”

  然后,他精选出几十个骁勇,身穿妇人的衣服,头戴幕离,藏刀裙下,伪装成妻妾,亲自带领他们进入桃林县舍。

  猝不及防之下,李密拔刀发难,三下五除二,控制了县衙。

  然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给整支部队,补充好给养。

  兵贵神速,李密马不停蹄,直奔南山,他的目标是和襄城的老部下张善相汇合。

  李密行军出其不意,如果能出熊耳山,也许这座山可以改名为“雄”耳山了。

  但山名为熊,天意人事两相知,即使盖世英雄,也只能望而兴叹。

  当李密行进在幽暗曲折的山道之中,一支早就埋伏好的唐军冲出,将他的军队从中断开几截。

  李密的部队首尾不相顾,士气瞬间瓦解崩溃。

  此天之亡,非战之罪,李密不战已败。

  青山蔼蔼,绿水潺潺,为一代枭雄,唱响无言的挽歌。

  李密和王伯当,站着死去。

  此战之败,主要是盛彦师提前预判了李密的选择:出熊耳山,会张善相。

  事后,有人大惑不解地问盛彦师说:“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

  盛彦师莫测高深地回答道:“密声言向洛,实欲出人不意,走襄城,就张善相耳。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施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但这种精准的预判需要精确的情报,盛彦师并不是李密的老对手,更没有足够的情报系统支撑,他如此胸有成竹,也许,真的是天意所授,或是另有高人所启。

  或者,他从贾闰甫的一些若有若无的话语中得到了启发,又或者,他真的潜心研究李密行军用兵之法,对于其好行诡道,天马行空的战术,心有灵犀。

  此战之后,张善相似乎并没有受到惩罚,依然续写他的传奇。

  他最终归顺李唐王朝,并继续在襄城任伊州刺史,但此处地处要冲,是王世充必得的战略要地。

  在屡次攻城之战中,张善相内外交困,他向李渊多次求救,但毫无例外,他只能孤军奋战。

  远水不解近渴,救兵未到一人,而城内已是满目疮痍,油尽灯枯。

  城池必破之下,张善相视死如归地对属下说:“死当斩吾头以归世充。”

  但他的部下,也尽是忠义之士,虽然知道必然与城池玉石俱焚,但都视死如归。

  他们流着泪,坚决地说:“宁与公同死,终不独生。”

  危城绝境之中,他们竟然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投降。

  张善相被俘之后,被送到王世充面前,但他一心求死,辞色不挠,厉色辱骂王世充。

  张善相求仁得仁。

  李渊听到张善相的死讯之后,流着泪痛心疾首地说道:“吾负善相,善相不负吾。”

  而贾闰甫也有他的宿命。

  他在入唐之后,心中感怀李密知遇之恩。

  心有所想,终需有所行动。

  某一日,他心情大动,若有神示,终于伏案疾书,笔走龙蛇,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李密传》三传。

  也算为臣一日,相识一场,留个念想。

  李密虽死,李渊却不能闲着,他必须稳妥地处理好善后。

  最重要的是,如何稳定和笼络山东李密旧部的人心和士气。

  虽然自此之后,王世充已成为无可置疑


相关章节: 第203章 心怀希望多失望,事有可成无必成第204章 仁义惊天足堪任,动辄得咎必争先第205章 自作死难怨点背,误会起终为囚人第206章 三强鼎立成水火,李密再起争雄意第207章 离心离德再离势,英雄枭雄终鬼雄第209章 比速度先失一着,仗蛮力洛阳变天第210章 权在手何须禅让,质不同必然区分第211章 城虽得人心尽失,隋终亡覆巢无卵第212章 家臣家将家天下,假仁假义假大空第213章 掠地虽广根未稳,西边猛虎出关来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