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隋唐天字七书


推荐阅读: 咸鱼的悠闲人生疯了吧!你真是御兽师?三国之我是个小兵游戏就位,玩家登场新言同记恶鬼当道斗罗大陆之小丑斗罗同礼录凡人之散修之路网游之帝国浮沉乌鸦给了我一双眼落雪之战

  这个时刻终于来了.

  一山不容二虎,是时候亮剑了。

  武功全盛的李世民和盛世的大唐王朝,征伐高句丽是必然的国策。

  并且,李世民想要亲自挂帅出征。

  这似乎像极了当年的杨广。

  朝廷之中,依然分成主战派和主和派。

  主和派的骨干是褚遂良,他背后站着长孙无忌,褚遂良上了一封声情并茂,有理有据的奏章。

  他提出了现实中最大的障碍。

  “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稚,自馀藩屏,陛下所知,一旦弃金汤之全,逾辽海之险,以天下之君,轻行举远,皆愚臣之所甚忧也。”

  这句话直击李世民灵魂深处,唐朝君臣,从旧隋而来,杨广亲身犯险远征,杨玄感一介匹夫,在黎阳振臂一呼,隋室倾崩,殷鉴不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唐江山永固,当然远比亲身远征,名垂青史的诱惑要大。

  但李世民想要亲自挂帅,并不是征询朝臣的意见,他是宣布自己的决定。

  褚遂良的老成持重的谋国之言,打动了李世民,即使要亲征,但绝对不能让杨玄感反叛,后院起火之事,再度上演。

  李世绩就明智得多,他准确地捕捉到李世民的心意。

  他知道李世民虽然武功盖世,战无不胜,但帝国的东北角,还留有一个空缺。

  明智如李世民,即使在某个时刻有求名的心态,但更理性的原因是,他绝对不会将遗患给子孙后代。

  毕其功于自己一世,后世才可长治久安。

  现在开打,正是其时。

  大国开战,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就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这次远征。

  李世绩站了出来,他开宗明义地说:“近者(薛)延陀犯边,陛下必欲追击,此时陛下取魏征之言,遂失机会,若如圣策,延陀无一人生还,可五十年疆场无事。”

  可见,和平是战争换来的,只有绝对的力量,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

  如果连战争的能力,勇气和准备都没有,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和平。

  对于高丽的战略把握,李世绩的想法,显然更接近李世民。

  机会来了。

  贞观十七年,新罗再一次遣使告急,说百济与高丽联兵,已攻下新罗四十余城。

  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消息。

  因为,李世民早就做好和高句丽决战的构想,那就是在朝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只有南北夹击,才可以让高句丽畏首畏尾,顾此失彼。

  虽然新罗坚持认唐朝为宗主国,又频繁求援,存心利用唐朝去抗衡高句丽和百济,但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是利益相交。

  互相有利,就可以结盟,利尽则散,甚至反目成仇,也是所在多有。

  现在情势,已到了必须出手的时候,但大军出发,却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

  李世民早已决定必战,但现在他手上并没有更多的筹码,即使如此,李世民依然展现了大国的威风和尊严。

  他再次派遣相里玄奖进入平壤,在玺书中,李世民给予了高句丽最严厉和严正的警告。

  “新罗委质国家(唐朝),朝贡不乏,尔与百济各宜戢兵,若更攻之,明年发兵击尔国矣。”

  但高丽人在隋朝杨广父子身上尝到了甜头,积累了自信,他们不相信李世民会再次大动干戈,如果只是小规模进攻,高句丽人根本就不当回事。

  但李世民来真的。

  贞观十八年,秋,七月,李世民正式准备出征高丽。

  延续了水陆两路,分进合击的策略。

  李世民分了两个阶段进行。

  李世民此次征伐,重点是避开了杨广行军和部署的雷区。

  有感于杨广三伐,虐用了山东民力,这次海路的造船任务,分派给了江南三州(位于江西),造船四百艘,以载军粮。

  在陆路上,他命令营州都督张俭率领


相关章节: 第298章 本无才空觊大位,虽有谋难得始终第299章 法不容情空怅望,螳螂捕蝉多事端第300章 为人作嫁实堪怜,前事不忘后亦然第301章 名虽立实或不足,一片苦心为社稷第302章 欲攘其外必安内,太子终非社稷主第304章 未战先谋决胜负,辽水偷渡似飞仙第305章 山城重重多据点,盖牟小小见辽东第22章 天下大势分必合,天生杨坚复汉家第30章 陈年旧事陈年帐,今朝杨隋今日强第306章 一城虽重必欲下,唐王火烧辽东城

也许你还喜欢: